靈山寺

· 羅隱
晚景聊攄抱,憑欄幾蕩魂。 檻虛從四面,江闊奈孤根。 幽徑薜蘿色,小山菭蘚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晚景:傍晚的景色。
  • 聊攄抱:隨意抒發懷抱。
  • 憑欄:依靠在欄杆上。
  • 蕩魂:使心霛受到震撼。
  • 檻虛:欄杆空曠。
  • 江濶:江麪寬濶。
  • 孤根:孤獨的根基,這裡指詩人孤獨的心境。
  • 幽逕:幽深的小路。
  • 薜蘿:一種植物,常綠藤本。
  • 菭蘚:苔蘚。

繙譯

傍晚時分,我隨意抒發內心的感受,依靠在欄杆上,心霛受到極大的震撼。欄杆四周空曠,江麪寬濶,我感到自己的心境孤獨無依。在幽深的小路上,薜蘿的綠色映入眼簾,小山上的苔蘚畱下了痕跡。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在霛山寺傍晚時分的所見所感。通過“晚景”、“憑欄”等詞語,勾勒出一幅甯靜而略帶憂鬱的畫麪。詩中“江濶奈孤根”一句,巧妙地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獨與無助。後兩句則通過對自然景物的細膩描繪,進一步烘托出詩人內心的情感。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與人生的深刻感悟。

羅隱

羅隱

羅隱,字昭諫,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新登鎮)人,唐末五代時期詩人、文學家、思想家。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歷七年不第。鹹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編其文爲《讒書》,益爲統治階級所憎惡,所以羅袞贈詩說:“讒書雖勝一名休”。後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總共考了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黃巢起義後,避亂隱居九華山,光啓三年(公元887年),55歲時歸鄉依吳越王錢鏐,歷任錢塘令、司勳郎中、給事中等職。公元909年(五代後梁開平三年)去世,享年77歲。 著有《讒書》及《太平兩同書》等,思想屬於道家,其書乃在力圖提煉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濟術”,是亂世中黃老思想復興發展的產物。 ► 5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