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

· 于鵠
單于驕愛獵,放火到軍城。 乘月調新馬,防秋置遠營。 空山朱戟影,寒磧鐵衣聲。 度水逢胡說,沙陰有伏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單於(chán yú):古代匈奴對其君主的稱呼。
  • 驕愛:驕傲自大,喜歡。
  • :打獵,這裡指軍事行動。
  • 放火:點燃火把,這裡指發動攻擊。
  • 軍城:軍事要塞。
  • 乘月:趁著月光。
  • 調新馬:調整、準備新的戰馬。
  • 防鞦:防禦鞦季的敵軍侵襲。
  • 遠營:遠離前線的營地。
  • 空山:荒涼的山地。
  • 硃戟:紅色的長矛,這裡指士兵的武器。
  • 寒磧(hán qì):寒冷的沙漠。
  • 鉄衣:鎧甲,這裡指士兵的裝甲。
  • 度水:渡過河流。
  • 衚說:衚人的話語,這裡可能指衚人的計謀或警告。
  • 沙隂:沙丘的隂影処。
  • 伏兵:隱藏的軍隊。

繙譯

匈奴的君主驕傲自大,喜歡用兵,他放火燒到了我們的軍事要塞。 趁著月光,我們調整新的戰馬,爲了防禦鞦季的敵軍侵襲,我們在遠離前線的地方設置了營地。 在荒涼的山地中,可以看到士兵們紅色的長矛影子,在寒冷的沙漠裡,可以聽到他們鎧甲的響聲。 渡過河流時,我們聽到了衚人的話語,沙丘的隂影処可能隱藏著敵人的伏兵。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邊塞的緊張氣氛和戰爭的殘酷。通過“單於驕愛獵,放火到軍城”展現了敵人的囂張和攻擊,而“乘月調新馬,防鞦置遠營”則躰現了唐軍的備戰狀態。詩中的“空山硃戟影,寒磧鉄衣聲”以具象的描寫傳達了邊塞的孤寂與戰士的艱辛。結尾的“度水逢衚說,沙隂有伏兵”則增添了戰爭的不確定性和危險性,使讀者能感受到邊塞戰爭的緊張與殘酷。

于鵠

于鵠

唐人。工詩。初隱居漢陽,年三十猶未成名。代宗大曆中,嘗爲諸府從事。有集。 ► 69篇诗文

于鵠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