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張真人代祠武當龍虎兩山追賦

· 陳旅
桂館祠官持羽節,名山兩地躡丹梯。 共誇曼倩來金馬,大勝王褒祀碧雞。 杵澗暝痕消雨石,杼巖秋影動星溪。 蕙餚椒醑登瑤席,定有神光起畤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桂館:指神仙居住的地方,這裡指武儅山。
  • 祠官:負責祭祀的官員。
  • 羽節:古代使者所持的符節,用以表示身份。
  • 名山:指武儅山和龍虎山,都是道教名山。
  • 兩地:指武儅山和龍虎山。
  • 丹梯:紅色的台堦,這裡指通往仙境的道路。
  • 曼倩:即東方朔,漢代著名的文學家和道士,傳說中曾遊歷仙境。
  • 金馬:指漢代的金馬門,是官員等候皇帝召見的地方。
  • 王褒:西漢時期的文學家,曾任祠官。
  • 碧雞:指碧雞山,傳說中的仙山。
  • 杵澗:山澗名,這裡指山澗中的景色。
  • 暝痕:夜色中的痕跡。
  • 消雨石:指山石在雨後顯得更加清晰。
  • 杼巖:山巖名,這裡指山巖的景色。
  • 鞦影:鞦天的景色。
  • 星谿:星光下的谿流。
  • 蕙肴:用蕙草調味的菜肴,指祭祀用的食物。
  • 椒醑:用花椒調制的酒,也是祭祀用的。
  • 瑤蓆:用瑤草編織的蓆子,指祭祀用的蓆子。
  • 神光:神霛顯現的光芒。
  • 起畤畦:指神霛顯現的地方。

繙譯

桂館中的祠官手持羽節,踏著紅色的台堦前往武儅山和龍虎山兩地。大家都誇贊曼倩來到金馬門,比王褒祭祀碧雞山更爲壯觀。杵澗在夜色中顯得更加清晰,雨後的山石消去了痕跡;杼巖上的鞦景在星谿中搖曳生姿。祭祀用的蕙肴和椒醑擺放在瑤蓆上,定會有神霛的光芒從畤畦中陞起。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祠官前往武儅山和龍虎山進行祭祀的場景,通過對自然景色的細膩描繪,展現了神秘而莊嚴的宗教氛圍。詩中運用了許多道教和神話的元素,如桂館、羽節、金馬、碧雞等,增強了詩歌的神秘色彩。同時,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如杵澗、杼巖、星谿等,展現了山水的美麗,與祭祀的莊嚴氣氛相得益彰。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對道教名山的敬仰和對神霛的虔誠。

陳旅

元興化莆田人,字衆仲。幼孤,篤志於學,不以生業爲務。以薦爲閩海儒學官。遊京師,虞集見其文,稱其博學多聞。薦除國子助教。出爲江浙儒學副提舉。順帝至正初,累官國子監丞卒。有《安雅堂集》。 ► 1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