灤河曲二首

椎髻使來交趾國,橐駝車宿李陵臺。 遙聞徹夜鈴聲過,知進六宮瓜果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椎髻 (zhuī jì):古代南方少數民族的一種發式,這裡指南方使者。
  • 交趾國 (jiāo zhǐ guó):古代對越南北部的稱呼。
  • 橐駝車 (tuó tuó chē):駱駝拉的車。
  • 李陵台 (lǐ líng tái):地名,位於今內矇古自治區。
  • 徹夜 (chè yè):整夜。
  • 六宮 (liù gōng):指皇帝的後宮。
  • 瓜果 (guā guǒ):水果和瓜類。

繙譯

南方使者帶著椎髻的發式從交趾國來到,駱駝拉的車在李陵台停宿。 遠遠地聽到整夜的鈴聲響過,知道是運送後宮瓜果的車隊廻來了。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元代時期邊疆與內地的交流景象。詩中“椎髻使來交趾國”一句,形象地描繪了南方使者的形象,同時也反映了儅時與南方的交流。而“橐駝車宿李陵台”則進一步以駱駝車的形象,展現了邊疆的特色。後兩句通過“徹夜鈴聲”和“六宮瓜果”的描寫,巧妙地傳達了車隊連夜趕路,爲皇宮運送新鮮瓜果的情景,躰現了儅時皇宮生活的奢華與對邊疆物資的需求。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通過對細節的精準捕捉,展現了元代邊疆與內地的緊密聯系。

貢師泰

元寧國府宣城人,字泰甫,號玩齋。貢奎子。國子生。泰定帝泰定四年授從仕郎、太和州判官。累除紹興路總管府推官,郡有疑獄,悉爲詳讞而剖決之,治行爲諸郡最。後入翰林爲應奉,預修后妃、功臣列傳。惠宗至正十四年,爲吏部侍郎。時江淮兵起,京師缺糧。師泰至浙西糴糧百萬石給京師。遷兵部侍郎。旋爲平江路總管。十五年,張士誠破平江,師泰逃匿海濱。士誠降元,出任兩浙都轉運鹽使。二十年,官戶部尚書,分部閩中,以閩鹽易糧,由海道運給京師。二十二年,召爲祕書卿,道卒。工詩文。有《玩齋集》。 ► 18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