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花曲
上都楊柳瘦且堅,葉葉不展圓如錢。
年年飛花作端午,遠客乍見心茫然。
上都飄雪不知數,此花與雪相旋舞。
黃鸝聲絕孤雁鳴,萬騎千車互來去。
手攀短條心欲絕,宛轉成毬恨初結。
寒風飛蓬卷車輪,點點相亞隨明滅。
南鄰蕩子衣夜單,曉望出日如黃綿。
辛勤掇拾不敢棄,願刮龜毛同作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上都:指元朝的都城大都,即今北京。
- 楊柳:一種樹木,葉子狹長,春天開黃綠色花,種子上有白色毛狀物,成熟後隨風飛散。
- 瘦且堅:形容楊柳樹幹細長而堅實。
- 圓如錢:形容楊柳的葉子形狀像古代的銅錢。
- 端午:中國傳統節日,農曆五月初五。
- 心茫然:心情迷茫,不知所措。
- 相旋舞:相互圍繞着旋轉舞動。
- 黃鸝:一種鳥,叫聲悅耳。
- 孤雁:單獨飛行的雁。
- 萬騎千車:形容車輛和馬匹衆多。
- 心欲絕:心情極度悲傷。
- 宛轉成毬:形容楊花被風吹得旋轉成團。
- 寒風飛蓬:寒冷的風吹動着蓬草。
- 相亞:相接,相鄰。
- 隨明滅:隨着光線的變化,時隱時現。
- 蕩子:遊蕩的人,這裏指遊手好閒的人。
- 黃綿:形容太陽初升時的黃色光芒。
- 掇拾:拾取,收集。
- 龜毛:比喻極細小的東西。
- 氈:一種用羊毛或其他動物毛製成的厚實織物。
翻譯
上都的楊柳樹幹細長而堅實,葉子狹長不展開,形狀像古代的銅錢。每年端午節時,楊花如雪般飄落,遠方的客人初次見到,心中感到迷茫。上都的雪不知下了多少,楊花與雪花相互圍繞着旋轉舞動。黃鸝的叫聲消失了,只剩下孤雁的鳴叫,萬馬千車在雪中穿梭。我手攀着短小的柳條,心情極度悲傷,楊花被風吹得旋轉成團,初結的怨恨難以消解。寒冷的風吹動着蓬草,捲起車輪,楊花點點相接,隨着光線的變化,時隱時現。南邊的遊手好閒之人夜裏衣着單薄,早晨望着初升的太陽,光芒如黃色的綿綢。他們辛勤地收集楊花,不敢丟棄,希望能用這些細小的楊花和羊毛一起製成氈子。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上都端午時節楊花飄落的景象,通過楊花與雪花的對比,表達了遠客對異鄉風物的陌生感和迷茫心情。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語言,如「楊柳瘦且堅」、「葉葉不展圓如錢」等,形象地刻畫了楊柳的特點。同時,通過「黃鸝聲絕孤雁鳴」等句,傳達了季節的變遷和孤獨的氛圍。結尾處,詩人借南鄰蕩子的形象,反映了人們對自然資源的珍惜和利用,體現了生活的艱辛與不易。
袁桷
元慶元路鄞縣人,字伯長,號清容居士。舉茂才異等,起爲麗澤書院山長。成宗大德初,薦授翰林國史院檢閱官。進郊祀十議,禮官推其博,多采用之。升應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誥,兼國史院編修官。請購求遼、金、宋三史遺書。英宗至治元年,官翰林侍講學士。泰定帝泰定初辭歸。桷在詞林,朝廷制冊、勳臣碑銘,多出其手。卒諡文清。著有《易說》、《春秋說》、《延祐四明志》、《清容居士集》。
► 335篇诗文
袁桷的其他作品
- 《 送虞伯生降香還蜀省墓二首 其一 》 —— [ 元 ] 袁桷
- 《 端午日由車中抵開平客中三度端陽愴然有懷 》 —— [ 元 ] 袁桷
- 《 次韻善之雜興三首 》 —— [ 元 ] 袁桷
- 《 送文子方著作受文趾使於武昌二十韻 》 —— [ 元 ] 袁桷
- 《 五月廿六日大寒二十二韻 》 —— [ 元 ] 袁桷
- 《 秋泉德生仲章梅叔章周儀之皆次余韻題廬山圖再次韻以謝 》 —— [ 元 ] 袁桷
- 《 潘孟陽上書不報歸裏作五詠 》 —— [ 元 ] 袁桷
- 《 飲酒雜詩 》 —— [ 元 ] 袁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