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時侍先人泊京口旅樓一月正對江山樓繁麗特甚江津流民散處不可悉數今皆不復有追憶舊事因成絕句十首

· 袁桷
明月曾隨多景樓,幅巾長袖是清流。 金焦山勢元相望,不掩諸公富貴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幅巾:古代男子用一幅絹束髮,稱爲幅巾。這裏指代文人的裝束。
  • 清流:原指清澈的流水,比喻品行高潔的人。
  • 金焦:指金山和焦山,兩山相對,位於江蘇省鎮江市西北。

翻譯

明月曾經伴隨着多景樓,我身着幅巾,長袖飄飄,代表着清高的文人。金山和焦山原本就相互對望,它們的壯麗景色並不會掩蓋那些官員們的富貴之羞。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明月、多景樓以及金焦山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往昔時光的懷念和對清高生活的嚮往。詩中「幅巾長袖是清流」一句,既展現了詩人的文人風範,也暗示了他對世俗富貴的不屑。末句「不掩諸公富貴羞」則巧妙地以金焦山的自然之美,對比出人間富貴的虛無和可笑,體現了詩人超脫世俗的情懷。

袁桷

元慶元路鄞縣人,字伯長,號清容居士。舉茂才異等,起爲麗澤書院山長。成宗大德初,薦授翰林國史院檢閱官。進郊祀十議,禮官推其博,多采用之。升應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誥,兼國史院編修官。請購求遼、金、宋三史遺書。英宗至治元年,官翰林侍講學士。泰定帝泰定初辭歸。桷在詞林,朝廷制冊、勳臣碑銘,多出其手。卒諡文清。著有《易說》、《春秋說》、《延祐四明志》、《清容居士集》。 ► 3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