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草堂歲久傾圮述懷

· 袁桷
視草堂前草木青,微臣三入鬢星星。 壞牆雨透蝸生角,舊竈泥深菌露釘。 深恐雨鍾催曉箭,獨聽寒殿響風鈴。 堂堂諸老冰澌盡,病叟應歸種茯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視草堂:袁桷的書房名。
  • 傾圮:倒塌,毀壞。
  • 微臣:謙詞,指自己。
  • 鬢星星:形容鬢髮斑白,如星星點點。
  • 蝸生角:蝸牛在牆上爬行留下的痕跡。
  • 菌露釘:指潮溼環境中生長的菌類,如釘子般突出。
  • 雨鍾:古代用來測雨量的器具。
  • 曉箭:指清晨的時光,如同箭一般迅速流逝。
  • 風鈴:掛在屋檐下的鈴鐺,風吹時會發出聲響。
  • 冰澌:冰融化。
  • 茯苓:一種藥材,常用於中藥。

翻譯

我的書房前草木青翠,我這微不足道的臣子三次進入,鬢髮已斑白如星。 破敗的牆體在雨中透出蝸牛的痕跡,舊竈臺上的泥土深陷,菌類如釘子般突出。 我深怕雨中的鐘聲催促着清晨的時光流逝,獨自聽着寒殿中風鈴的響聲。 那些偉大的老者們已如冰融化般逝去,我這病弱的老頭應該回去種植茯苓了。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袁桷對自己書房破敗景象的感慨,以及對時光流逝和前輩逝去的哀思。詩中通過「蝸生角」、「菌露釘」等生動細節,展現了書房的荒涼與歲月的痕跡。末句「病叟應歸種茯苓」則透露出一種超脫塵世、迴歸自然的願望,體現了詩人對生命無常的深刻感悟和對簡樸生活的嚮往。

袁桷

元慶元路鄞縣人,字伯長,號清容居士。舉茂才異等,起爲麗澤書院山長。成宗大德初,薦授翰林國史院檢閱官。進郊祀十議,禮官推其博,多采用之。升應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誥,兼國史院編修官。請購求遼、金、宋三史遺書。英宗至治元年,官翰林侍講學士。泰定帝泰定初辭歸。桷在詞林,朝廷制冊、勳臣碑銘,多出其手。卒諡文清。著有《易說》、《春秋說》、《延祐四明志》、《清容居士集》。 ► 3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