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陵劉老人百一歌

· 袁桷
昔聞寧王嘉定時,平淮如掌糧如坻。襄陽高屯十萬卒,武昌金埒饒軍資。 西蜀環山堆錦繡,滔滔南紀喉襟首。峨眉積雪不動塵,玉壘浮雲古今守。 當年行都號全盛,翠箔珠簾爭鬥勝。西湖不識烽臺愁,北關已絕強鄰聘。 寶慶天子來自外邸朝諸侯,土疆日窄邊庭憂。大帥偃蹇藩鎮侔,小壘椎剝租瘢稠。 春城弦管暗煙雨,四十一年變滅同浮漚。鹹淳太阿已倒持,銅山之賊專宮帷。 樓危金谷山鬼泣,舸走白浪江神悲。老人年週一甲子,至元大帝車書合文軌。 每話承平如夢中,萬事東風過馬耳。只今行歲一百一,坐閱天地同昨日。 秭歸聲苦紅葉翻,邯鄲睡熟黃粱失。門前手種青桐百尺長,笑指截取諧宮商。 少君荒唐方朔誕,不如老人親見深谷爲高岸。我孫之孫爲玄孫,翔鸞峙鵠高下飛集駢清門。 憑公欲補先朝事,濡毫更作長生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寧王嘉定時:指宋寧宗嘉定年間。
  • 平淮如掌:形容治理淮河如同掌握在手中一樣容易。
  • 糧如坻:糧食堆積如山。
  • 武昌金埒:武昌的軍資充足。
  • 西蜀環山堆錦繡:形容西蜀地區山川秀麗。
  • 峨眉積雪不動塵:峨眉山的積雪常年不化,形容其高潔。
  • 玉壘浮雲古今守:玉壘山的雲霧長久不變,象徵着歷史的恆久。
  • 翠箔珠簾:華麗的窗簾和簾幕。
  • 北關已絕強鄰聘:北方的邊關已經斷絕了與強鄰的交往。
  • 寶慶天子:指南宋寶慶帝。
  • 大帥偃蹇:指當時的將領們安逸無爲。
  • 小壘椎剝租瘢稠:小地方的官員殘酷剝削,百姓的租稅負擔沉重。
  • 春城弦管暗煙雨:春天的城市中,音樂聲在煙雨中隱約可聞。
  • 鹹淳太阿已倒持:比喻政權已經不穩。
  • 銅山之賊專宮帷:指宮廷內部有奸臣專權。
  • 樓危金谷山鬼泣:形容戰亂中建築物的危險和山谷中的悲泣聲。
  • 舸走白浪江神悲:船隻在白浪中航行,江神爲之悲泣。
  • 至元大帝車書合文軌:指元世祖至元年間的統一和文治。
  • 坐閱天地同昨日:形容時間的流逝,天地依舊。
  • 秭歸聲苦紅葉翻:秭歸的歌聲苦澀,紅葉翻飛。
  • 邯鄲睡熟黃粱失:比喻虛幻的夢境。
  • 翔鸞峙鵠高下飛集駢清門:形容子孫們如鳳凰和鵠鳥般高飛,聚集在清雅的門前。

翻譯

昔日聽說在宋寧宗嘉定年間,治理淮河如同掌握在手中一樣容易,糧食堆積如山。武昌的軍資充足,西蜀地區山川秀麗,峨眉山的積雪常年不化,玉壘山的雲霧長久不變。當年行都號稱全盛,華麗的窗簾和簾幕爭奇鬥豔,西湖不知烽火臺的憂愁,北方的邊關已經斷絕了與強鄰的交往。寶慶帝來自外邸朝見諸侯,國土日漸縮小,邊疆憂慮。當時的將領們安逸無爲,小地方的官員殘酷剝削,百姓的租稅負擔沉重。春天的城市中,音樂聲在煙雨中隱約可聞,四十一年間變化如同浮漚。鹹淳年間政權已經不穩,宮廷內部有奸臣專權。戰亂中建築物的危險和山谷中的悲泣聲,船隻在白浪中航行,江神爲之悲泣。老人年滿一百一歲,至元年間天下統一,文治昌盛。每談及承平時期如同夢中,萬事如東風過耳。如今老人坐看天地依舊,秭歸的歌聲苦澀,紅葉翻飛,邯鄲的夢境虛幻。門前親手種下的青桐樹已長百尺,笑着指着它說可以截取來製作樂器。少年的荒唐和方朔的誕妄,都不如老人親眼所見的深谷變爲高岸。我的孫子們的孫子們如鳳凰和鵠鳥般高飛,聚集在清雅的門前。憑藉公欲補述先朝的事蹟,濡筆更作長生記。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宋寧宗嘉定年間至元朝的歷史變遷的回顧,展現了作者對往昔盛世的懷念和對現實變遷的感慨。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歷史典故和生動的自然景象,如「平淮如掌」、「糧如坻」、「峨眉積雪不動塵」等,形象地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狀況和自然景觀。通過對歷史事件的敘述,如「寶慶天子來自外邸朝諸侯」、「鹹淳太阿已倒持」等,反映了作者對國家興衰的深刻思考。最後,通過對老人長壽和家族興旺的描寫,表達了對家族未來的美好祝願和對歷史的深刻反思。

袁桷

元慶元路鄞縣人,字伯長,號清容居士。舉茂才異等,起爲麗澤書院山長。成宗大德初,薦授翰林國史院檢閱官。進郊祀十議,禮官推其博,多采用之。升應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誥,兼國史院編修官。請購求遼、金、宋三史遺書。英宗至治元年,官翰林侍講學士。泰定帝泰定初辭歸。桷在詞林,朝廷制冊、勳臣碑銘,多出其手。卒諡文清。著有《易說》、《春秋說》、《延祐四明志》、《清容居士集》。 ► 3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