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遁跡:隱居避世。
- 閶門寺:蘇州的一座寺廟。
- 繩牀:即禪牀,坐禪用的簡易坐具。
- 露滴花光:露水滴在花上,反射出光彩。
- 五采:五彩,指多種顏色。
- 月涵江影:月光映照在江面上。
- 塔千層:形容塔高,層次多。
- 石榴紅帽:石榴花般的紅色帽子。
- 明如火:形容顏色鮮豔,如火一般明亮。
- 海艾青氈:海艾是一種植物,青氈指青色的氈毯。
- 冷似冰:形容觸感冷涼,如冰一般。
- 西山人物論:可能指西山(地名)的人物或歷史討論。
- 孤雁:孤單的雁。
- 殘燈:即將熄滅的燈。
翻譯
恩公隱居在蘇州的閶門寺,想要離開禪牀卻感到無法動身。 露水滴在花上,反射出五彩的光芒,月光映照在江面上,塔影層層疊疊。 石榴花般的紅色帽子鮮豔如火,海艾製成的青色氈毯冷涼似冰。 低頭沉思西山的歷史人物,獨自聽着孤雁的叫聲,對着即將熄滅的燈光。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恩禪師隱居生活的靜謐與深邃。詩中通過「露滴花光」和「月涵江影」等自然景象,展現了禪師所處的環境既美麗又超脫塵世。後兩句通過對「石榴紅帽」與「海艾青氈」的對比,以及「孤雁對殘燈」的描繪,傳達了禪師內心的孤獨與對世俗的超然態度。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禪師隱居生活的敬仰與嚮往。
袁桷
元慶元路鄞縣人,字伯長,號清容居士。舉茂才異等,起爲麗澤書院山長。成宗大德初,薦授翰林國史院檢閱官。進郊祀十議,禮官推其博,多采用之。升應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誥,兼國史院編修官。請購求遼、金、宋三史遺書。英宗至治元年,官翰林侍講學士。泰定帝泰定初辭歸。桷在詞林,朝廷制冊、勳臣碑銘,多出其手。卒諡文清。著有《易說》、《春秋說》、《延祐四明志》、《清容居士集》。
► 335篇诗文
袁桷的其他作品
- 《 童時侍先人泊京口旅樓一月正對江山樓繁麗特甚江津流民散處不可悉數今皆不復有追憶舊事因成絕句十首 》 —— [ 元 ] 袁桷
- 《 送虞伯生降香還蜀省墓二首 其一 》 —— [ 元 ] 袁桷
- 《 秋泉德生仲章梅叔章周儀之皆次余韻題廬山圖再次韻以謝 》 —— [ 元 ] 袁桷
- 《 翰林故事莫盛於唐宋聊述舊聞擬宮詞十首 其二 》 —— [ 元 ] 袁桷
- 《 次韻繼學途中竹枝詞四首 》 —— [ 元 ] 袁桷
- 《 書懐寄從子瑛二首 其一 》 —— [ 元 ] 袁桷
- 《 龍門 》 —— [ 元 ] 袁桷
- 《 至治癸亥八月望日同虞伯生馬伯庸過槍竿嶺馬上聯句 》 —— [ 元 ] 袁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