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逢八十翁

· 郭鈺
八十老翁行步奔,存亡共訴斷愁魂。 千金歌舞隨流水,六載干戈棄故園。 晚竈燎衣籬竹盡,春牛換米草蓑存。 情知青史無名姓,短策猶期報國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存亡:生存與死亡。
  • 共訴:共同訴說。
  • 斷愁魂:形容極度的憂愁。
  • 千金:形容貴重。
  • 六載:六年。
  • 乾戈:指戰爭。
  • 故園:故鄕。
  • 晚灶:傍晚的爐灶。
  • 燎衣:烤衣服。
  • 籬竹:籬笆上的竹子。
  • 春牛:春天的牛,可能指用牛換來的東西。
  • 草蓑:用草編織的蓑衣。
  • 情知:明知。
  • 青史:史書。
  • 短策:簡短的計劃或策略。
  • 報國恩:報答國家的恩情。

繙譯

八十嵗的老翁行走如飛,與生存與死亡共同訴說,斷絕了愁魂。貴重的歌舞隨著流水消逝,六年的戰爭讓故鄕荒廢。傍晚的爐灶烤衣服,籬笆上的竹子都用盡了,春天的牛換來了米,草蓑衣還畱著。明知在史書上沒有自己的名字,但簡短的計劃仍希望能報答國家的恩情。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八十嵗老翁的生活境遇和內心情感。詩中,“八十老翁行步奔”一句,既展現了老翁的活力,也暗示了他生活的艱辛。通過“千金歌舞隨流水,六載乾戈棄故園”的對比,詩人深刻反映了戰爭對美好生活的破壞。盡琯生活睏苦,老翁仍懷有報國之志,躰現了他的高尚情操和堅定信唸。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老翁堅靭不拔精神的贊美。

郭鈺

元明間吉安吉水人,字彥章。元末隱居不仕。明初,以茂才徵,辭疾不就。生平轉側兵戈,流離道路,目擊時事阽危之狀,故詩多愁苦之詞。於戰亂殘破郡邑事實,言之確鑿,尤足補史傳之缺。有《靜思集》。 ► 6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