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雁篇
鴻雁雙雙度雁門,相呼相喚不離羣。
晝銜蘆藋防矰繳,夜宿關河同夢魂。
稻粱既足江南闊,秋水增波葉微脫。
洞庭湖畔臥雲沙,彭蠡磯頭弄煙月。
一朝無事忽相違,一向東飛一向西。
西飛眇眇秦山曲,東去悠悠滄海湄。
秦山滄海遙相望,顧影徘徊各惆悵。
山有猩鼯與網羅,水有蛟鼉與風浪。
回頭卻恨不同棲,辛苦皆因獨自飛。
不問天南與天北,何時相見得同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鴻雁:一種候鳥,常用來比喻遠行的人。
- 雁門:古代關隘名,位於今山西省北部,是古代北方的重要關隘。
- 蘆藋(lú diào):蘆葦和藋草,這裏指水邊的植物。
- 矰繳(zēng jiǎo):古代用來捕捉鳥獸的網。
- 關河:指關隘和河流,這裏泛指邊遠地區。
- 稻粱:稻穀和穀子,泛指糧食。
- 洞庭湖:中國第二大淡水湖,位於湖南省北部。
- 彭蠡(péng lǐ):即鄱陽湖,中國最大的淡水湖,位於江西省北部。
- 磯頭:水邊突出的岩石或石灘。
- 眇眇(miǎo miǎo):形容遙遠。
- 湄(méi):水邊,岸邊。
- 猩鼯(xīng wú):猩猩和鼯鼠,這裏泛指山中的野獸。
- 蛟鼉(jiāo tuó):蛟龍和鱷魚,這裏泛指水中的兇猛動物。
- 惆悵(chóu chàng):形容心情失落,憂鬱。
翻譯
鴻雁成雙飛越雁門關,相互呼喚,從不離羣。 白天它們銜着蘆葦和藋草,以防被網捕,夜晚則在關河邊共同入夢。 當稻穀和穀子豐收,江南變得寬闊,秋水泛起波瀾,葉子微微脫落。 在洞庭湖畔的雲沙上休息,或在彭蠡湖邊的磯頭賞月。 有一天,它們突然分開,一隻向西飛,一隻向東飛。 西飛的鴻雁遙望秦山的曲折,東飛的鴻雁則悠然前往滄海的岸邊。 秦山與滄海遙遙相望,它們回頭顧影,各自感到惆悵。 山中有猩猩和鼯鼠,水中有蛟龍和鱷魚,以及風浪。 它們回頭卻恨不能同棲,辛苦都是因爲獨自飛行。 它們不問南北,只期待何時能再次相見,一同歸去。
賞析
這首作品以鴻雁爲喻,描繪了它們的生活習性和情感世界。詩中,鴻雁的相互呼喚、共同生活,以及最後的分離,都象徵着人類社會中的友情和離別。通過鴻雁的視角,詩人表達了對自由飛翔的嚮往,以及對同伴的深切思念。詩中的自然景觀如洞庭湖、彭蠡湖等,增添了詩意的深遠和畫面的壯闊。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