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二十九日夜大醉宿陸宣慰廨旦日以一詩謝之

夜行被酒止公亭,耳熱呼烏坐盡驚。 甕下自慚非畢子,吐中不覺臥王生。 相寬吏舍情何厚,誤污車茵罪亦輕。 戲馬倘容賓落帽,更拚投轄飲天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被酒:因飲酒而醉。
  • 耳熱:形容酒後臉紅耳熱的狀態。
  • 呼烏:呼喚烏鴉,此處可能指酒後胡言亂語。
  • 甕下:指酒甕之下,即飲酒的地方。
  • 畢子:指畢卓,東晉時期的名士,以好酒著稱。
  • 吐中:嘔吐之中。
  • 王生:可能指王粲,東漢末年的文學家,有「醉翁」之稱。
  • 車茵:車上的墊子,這裏指弄髒了車墊。
  • 投轄:投擲轄(車軸上的零件),比喻留客極真誠。
  • 落帽:比喻酒後失態,典故出自東晉時期的名士孟嘉。

翻譯

夜晚因飲酒而醉,停留在公亭,臉紅耳熱地呼喚烏鴉,坐在旁邊的人都感到驚訝。 在酒甕下自愧不如畢卓,嘔吐之中不知不覺像王粲一樣躺下。 相鄰的吏舍里人們情意深厚,弄髒了車墊的罪過也算輕。 如果能在戲馬時讓賓客落帽,我更願意拚命投擲轄留客,直到天明。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酒後失態的情景,通過對比畢卓和王粲,表達了自己對酒的熱愛和對酒後失態的自嘲。詩中「耳熱呼烏」生動地描繪了酒後的狀態,而「甕下自慚非畢子」則巧妙地運用了典故,顯示了作者對酒的深刻理解和自嘲的幽默感。最後兩句則表達了作者對友情的珍視和對酒宴的熱愛,即使失態也要盡情享受。整首詩語言幽默,意境輕鬆,展現了元代文人酒文化的獨特風貌。

陸文圭

宋元間常州江陰人,字子方。博通經史百家及天文、地理、律歷、醫藥、算數之學。宋度宗鹹淳初,中《春秋》鄉選。宋亡,隱居城東,學者稱牆東先生。元仁宗延祐時,再中鄉舉。爲文融會經傳,縱橫變化,莫測其涯際,東南學者皆宗師之。朝廷數聘,以老疾辭。有《牆東類稿》。 ► 6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