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耳聵(kuì):耳聾。
- 血氣:指人的精力和生命力。
- 衰微:衰弱,衰退。
- 性不靈:指心智不再敏銳。
- 非非是是:指是非不分,難以辨別。
- 幾曾:何曾,何時。
- 胸中:心中。
- 不著:不存,不放在心上。
- 正聲:正確的聲音,這裏指真理或正確的道理。
- 颼颼(sōu sōu):形容風聲或冷風。
- 戰風雨:比喻外界的紛擾或困難。
- 虩虩(xì xì):形容雷聲。
- 震雷霆:比喻巨大的聲響或衝擊。
- 耐靜:耐心靜坐。
- 怪底:難怪,怪不得。
- 作勞:勞煩,打擾。
翻譯
隨着血氣衰弱,我的心智也不再敏銳,何時能分辨是非? 心中不再存有繁雜事務,世間本來就沒有絕對正確的聲音。 只感覺到冷風颼颼,彷彿戰場的風雨,誰又能分辨那雷聲的震撼? 先生耐心靜坐一整天,難怪我會感到耳鳴,原來是勞煩了我的耳朵。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因年老體衰而感到的無奈與超然。詩中,「血氣衰微性不靈」直接描繪了衰老帶來的身體與心智的衰退,而「非非是是幾曾聽」則反映了作者對於世事是非的淡漠態度。後兩句通過自然景象的比喻,進一步以風雨和雷霆來象徵外界的紛擾與衝擊,而作者選擇靜坐,以超然的心態面對這一切。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世事的洞察與超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