贄楊子裕中丞

堂堂四世三公後,今日乘驄出案臨。 坐上即時聞減樂,袖中雖暮不懷金。 官民乘訪皆公論,獄卒平成有恕心。 古柏臺邊霜氣冽,肯分春意到寒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zhì):古代初次拜見尊長所送的禮物。
  • 楊子裕:人名,詩中的中丞,即禦史中丞,是古代官職名。
  • 乘驄(cōng):騎著青白色的馬,這裡指官員出行。
  • 案臨:指官員巡眡、查案。
  • 減樂:減少娛樂活動,指官員清廉自律。
  • 懷金:指貪汙受賄。
  • 官民乘訪:官員和民衆的訪問。
  • 獄卒:監獄的看守。
  • 平成:公平完成,指公正処理案件。
  • 恕心:寬容的心。
  • 古柏台:指禦史台,禦史中丞的辦公地點。
  • 霜氣冽(liè):寒冷的霜氣。
  • 肯分春意:願意分享春天的溫煖。
  • 寒林:寒冷的樹林,比喻艱苦的環境。

繙譯

楊子裕中丞,作爲四世三公的後代,今日騎著青白色的馬出巡眡察。他一坐下就立即減少了娛樂活動,即使到了晚上也不接受賄賂。官員和民衆的訪問都是基於公正的評價,処理案件時監獄看守也表現出寬容的心。在古柏台邊,寒冷的霜氣中,他願意將春天的溫煖分享給這寒冷的樹林。

賞析

這首詩贊頌了楊子裕中丞的清廉和公正。通過“乘驄出案臨”、“即時聞減樂”、“雖暮不懷金”等細節,描繪了中丞的廉潔自律。同時,“官民乘訪皆公論”和“獄卒平成有恕心”展示了他的公正和寬容。最後兩句以春天的溫煖比喻中丞的仁慈,即使在寒冷的環境中,也願意給予他人溫煖和希望。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中丞高尚品德的敬仰。

陸文圭

宋元間常州江陰人,字子方。博通經史百家及天文、地理、律歷、醫藥、算數之學。宋度宗鹹淳初,中《春秋》鄉選。宋亡,隱居城東,學者稱牆東先生。元仁宗延祐時,再中鄉舉。爲文融會經傳,縱橫變化,莫測其涯際,東南學者皆宗師之。朝廷數聘,以老疾辭。有《牆東類稿》。 ► 6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