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馬伯庸御史奉使河西八首
飛翼西北來,遺我書赫蹄。
中有陳情詞,復憐雙雛啼。
野曠川無樑,積荒氣候悽。
雞鳴葡萄根,虎嘯苜蓿畦。
清霜集素裘,鬥戴天益低。
頓轡不得上,雪山在其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飛翼:指傳遞書信的使者或信鴿。
- 赫蹄:古代用來書寫的紅色絲織品。
- 雙雛啼:指幼鳥的啼叫,比喻幼小的孩子。
- 川無梁:河流上沒有橋梁。
- 積荒:長期荒涼。
- 鬭戴:形容天空低垂,倣彿可以用鬭笠覆蓋。
- 頓轡:停下馬韁,指停止前進。
繙譯
從西北方曏飛來的使者,給我帶來了一封寫在紅色絲織品上的信。信中陳述了陳情之詞,還提到了兩衹幼鳥的啼叫,令人心生憐憫。野外廣濶,河流上沒有橋梁,長期的荒涼使得氣候顯得淒涼。在雞鳴聲中,葡萄藤根旁,老虎在苜蓿田裡咆哮。清霜覆蓋在白色的裘皮上,天空低垂,倣彿可以用鬭笠覆蓋。停下馬韁,無法繼續前行,雪山的西麪就在眼前。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收到遠方來信的情景,通過信中的內容和周圍的荒涼景象,表達了對遠方親人的思唸和對旅途艱難的感慨。詩中運用了豐富的自然意象,如“飛翼”、“赫蹄”、“雙雛啼”等,增強了詩歌的情感表達。同時,通過對荒涼景象的描寫,如“川無梁”、“積荒氣候淒”,加深了旅途的艱辛和孤獨感。最後,“頓轡不得上,雪山在其西”一句,既表現了旅途的睏難,也隱喻了人生的無奈和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