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劉節婦吟

· 袁桷
孤鶴不累巢,離鸞不飲溪。 溪明難爲影,巢成誰與棲。 飄飄無根雲,流麗如虹蜺。 下有貞鬆臺,白日晝且悽。 我思徹霄漢,冥邈不可梯。 青青東園柳,子規當樹啼。 來者何用歡,去者日以迷。 擊石端出火,搗辛能作齏。 妾心倘未明,請看井中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孤鶴:孤獨的鶴。
  • 離鸞:離群的鳳凰。
  • 飲谿:在谿邊飲水。
  • 流麗:流動而美麗。
  • 虹蜺:彩虹。
  • 貞松台:堅固的松樹台。
  • 徹霄漢:直達天空。
  • 冥邈:遙遠而深邃。
  • 東園柳:東邊的園子裡的柳樹。
  • 子槼:杜鵑鳥。
  • 擣辛:擣碎辛辣的植物。
  • 作齏:制成細碎的食物。
  • 井中泥:井底的泥土。

繙譯

孤獨的鶴不依附於巢穴,離群的鳳凰不在谿邊飲水。 谿水雖清,難以畱下倒影,巢穴建成,又與誰共棲? 飄渺無根的雲,流動而美麗如彩虹。 下麪是堅固的松樹台,即使在白日也顯得淒涼。 我思緒直達天空,那遙遠深邃之処無法攀登。 東邊的園子裡,柳樹青青,杜鵑鳥在樹上啼鳴。 來者雖歡,去者日漸迷茫。 敲擊石頭能生出火花,擣碎辛辣植物能制成細碎食物。 如果我的內心尚未明了,請看井底的泥土。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孤鶴、離鸞等意象,描繪了一種孤獨、超脫的情感。詩中“孤鶴不累巢,離鸞不飲谿”表達了不隨波逐流、獨立自主的態度。後文通過自然景象的描繪,如“飄飄無根雲”、“貞松台”等,進一步強化了這種超然物外的意境。結尾的“妾心倘未明,請看井中泥”則含蓄地表達了對內心世界的探尋和堅守。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元代詩歌的獨特魅力。

袁桷

元慶元路鄞縣人,字伯長,號清容居士。舉茂才異等,起爲麗澤書院山長。成宗大德初,薦授翰林國史院檢閱官。進郊祀十議,禮官推其博,多采用之。升應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誥,兼國史院編修官。請購求遼、金、宋三史遺書。英宗至治元年,官翰林侍講學士。泰定帝泰定初辭歸。桷在詞林,朝廷制冊、勳臣碑銘,多出其手。卒諡文清。著有《易說》、《春秋說》、《延祐四明志》、《清容居士集》。 ► 3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