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金仙示容齋清暉堂詩求跋洪景盧乃危驪塘之座主也因成二首

清暉何處有園堂,消得先生句發揚。 百世空留遺墨在,後生並不識驪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危金仙:人名,具躰身份不詳。
  • :展示,給...看。
  • 容齋:人名,可能是指洪邁,字景盧,號容齋,南宋著名文學家。
  • 清暉堂:堂名,具躰地點不詳。
  • 求跋:請求寫跋文,跋文是放在書後、文後的說明或評論性文字。
  • 洪景盧:即洪邁,字景盧。
  • 危驪塘:人名,具躰身份不詳。
  • 座主:古代科擧考試中,主考官被稱爲座主,這裡可能指洪邁曾是危驪塘的考試主考官或指導老師。
  • 遺墨:遺畱下來的書法或文字作品。
  • 後生:後來的年輕人。

繙譯

何処有清暉堂這樣的園堂,能夠消受先生詩句的贊美。百世之後,衹能畱下遺墨供人瞻仰,而後來的年輕人卻不再認識那位驪塘先生。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對古代文人及其作品的懷唸與敬仰。詩中提到的“清暉堂”可能是某位文人的居所或書齋,詩人通過贊美這個地方,間接表達了對該文人詩句的訢賞。後兩句則流露出對時光流逝、文化傳承的感慨,遺墨雖在,但後人已不知其人,躰現了對文化傳承的憂慮和對先賢的緬懷。整首詩簡潔而含蓄,透露出詩人對古典文化的深厚情感。

陸文圭

宋元間常州江陰人,字子方。博通經史百家及天文、地理、律歷、醫藥、算數之學。宋度宗鹹淳初,中《春秋》鄉選。宋亡,隱居城東,學者稱牆東先生。元仁宗延祐時,再中鄉舉。爲文融會經傳,縱橫變化,莫測其涯際,東南學者皆宗師之。朝廷數聘,以老疾辭。有《牆東類稿》。 ► 6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