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何庵觀水陸功德

山收雨腳雲氣溫,葛藤刺屢穿徑人。 精廬桃李花漫山,聲鐘聲繞落花間。 野僧淨設伊薄供,譯脫西方如說夢。 我方雲笑耳不聞,寒窗暮對西山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葛藤(gé téng):一種攀緣植物,常用來形容糾纏不清的事物。
  • 精廬:指僧人修行的地方,即寺廟。
  • 伊薄供:指簡單的素食供品。
  • 譯脫:指佛教中的翻譯和解脫。
  • 雲笑:比喻心境超然,不問世事。

翻譯

山間雨停,雲氣繚繞,溫度宜人,葛藤和刺木穿過了小徑。 寺廟周圍桃花李花盛開,遍佈山野,鐘聲在落花間迴盪。 野外的僧人準備了簡單的素食供品,講述着西方的佛教教義,如同說夢一般。 我則心境超然,不聞不問,靜靜地坐在寒窗之下,對着西山的雲彩。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訪問山中寺廟的情景,通過自然景物的描寫,展現了山中的寧靜與超脫。詩中「葛藤刺屢穿徑人」形象地描繪了山間小徑的崎嶇,而「精廬桃李花漫山」則展現了寺廟周圍的花海美景。後兩句通過對比僧人的講經與自己的心境,表達了詩人追求心靈自由,不受外界干擾的生活態度。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與宗教的深刻感悟。

陸文圭

宋元間常州江陰人,字子方。博通經史百家及天文、地理、律歷、醫藥、算數之學。宋度宗鹹淳初,中《春秋》鄉選。宋亡,隱居城東,學者稱牆東先生。元仁宗延祐時,再中鄉舉。爲文融會經傳,縱橫變化,莫測其涯際,東南學者皆宗師之。朝廷數聘,以老疾辭。有《牆東類稿》。 ► 6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