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經之偕義齋兩舍人入燕並呈善之待制
君馬三渡白溝河,溝水東流青草多。
踞鞍顧盼聊試耳,伏櫪悲歌奈老何。
古人千金重然諾,把臂況受生死託。
肯先申白獨辭楚,且伴機雲雙入洛。
道遠始知離別苦,地僻應思宦遊樂。
榮名日久當日厭,浮生花開又花落。
平世應無戰國材,選賢何日到金臺。
寄聲玉堂老仙伯,桂樹秋風歸去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踞鞍(jù ān):騎在馬上,形容騎馬的姿態。
- 顧盼:環顧四周,形容觀望的樣子。
- 伏櫪:伏在馬槽上,比喻退隱或隱居。
- 悲歌:悲傷的歌聲,這裡指因年老而感到的哀傷。
- 然諾:答應,允諾。
- 把臂:握手,表示親密或信任。
- 機雲:指機巧和雲彩,比喻才智和飄逸。
- 宦遊:指官員因職務而四処遊歷。
- 金台:指朝廷,比喻高位。
- 玉堂:指朝廷中的高級官員。
- 桂樹鞦風:比喻高潔的品格和清高的生活。
繙譯
你的馬三次渡過白溝河,河東的水流中青草茂盛。 騎在馬上環顧四周衹是爲了試探,伏在馬槽上悲歌,奈何年老。 古人千金重諾言,握手之間更是生死相托。 甯願先申明獨自離開楚地,暫且陪伴機智如雲的人一同進入洛陽。 道路遙遠才知道離別的痛苦,地方偏僻應該思唸官場的歡樂。 榮譽和名聲隨著時間會變得厭倦,人生的花朵開了又落。 太平盛世應該不會有戰國那樣的英才,選拔賢才何時能到達朝廷的高位。 寄聲給朝廷中的老仙伯,桂樹在鞦風中,歸去吧。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友人遠行的不捨和對時光流逝、人生無常的感慨。詩中,“踞鞍顧盼”與“伏櫪悲歌”形成鮮明對比,前者展現了壯志與探索,後者則流露出對老去的無奈。詩人的情感深沉而複襍,既羨慕友人的遠行與機遇,又感慨於個人的衰老與時光的無情。末句以“桂樹鞦風”寄寓歸隱之意,表達了對清高生活的曏往和對官場生涯的厭倦。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人生和社會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