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程子充少監家藏二詩遺墨
教子惟欲諂,嫁女惟欲官。牀屏觸頭乃翁怒,文書銜袖媒姥謾。
癡人一笑可絕倒,古訓相傳良獨難。大夫有愧程監察,上谷敢望元遺山。
易簀微言尚典刑,出門別語重丁寧。子無橐裝與寶劍,女無繡褥與金屏。
各贈驪珠五十六,藏在肺腑爲深銘。梓喬俯仰俱莫及,冰玉清潤尤相形。
水衡使者直而溫,遺山宅相監察孫。禔身務學承先志,範世傳家示格言。
正大去今八十年,流風遺俗猶有存。誰能題詩墓柏下,使兩仙翁起九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教子惟欲諂:指教育子女只希望他們諂媚奉承。
- 嫁女惟欲官:指嫁女兒只希望她能嫁給有權勢的人。
- 牀屏觸頭乃翁怒:牀邊的屏風觸碰到頭,引起父親的憤怒。
- 文書銜袖媒姥謾:文書藏在袖子裏,媒婆輕慢不敬。
- 驪珠:傳說中的寶珠,比喻珍貴的東西。
- 梓喬:梓木和喬木,比喻優秀的木材,這裏指優秀的子女。
- 水衡使者:古代官名,掌管水利。
- 禔身:修身養性。
- 正大:指正直和偉大。
翻譯
教育子女只希望他們諂媚奉承,嫁女兒只希望她能嫁給有權勢的人。牀邊的屏風觸碰到頭,引起父親的憤怒,文書藏在袖子裏,媒婆輕慢不敬。癡人一笑可以讓人絕倒,古訓相傳確實很難。大夫有愧於程監察,上谷敢望元遺山。
臨終前的微言還保持着典範,出門前的別語再次叮囑。兒子沒有行囊和寶劍,女兒沒有繡褥和金屏。各自贈送五十六顆珍貴的驪珠,藏在肺腑深處銘記。梓木和喬木都比不上,冰玉清潤尤其相映成趣。
水衡使者正直而溫和,遺山宅相監察的孫子。修身養性務求學習繼承先人的志向,示範世代傳家展示格言。正直和偉大已經過去八十年,流風遺俗仍然有存。誰能題詩在墓柏下,使兩位仙翁從九原起。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家族傳統和教育方式的反思,表達了作者對正直品格和家族傳承的重視。詩中,「教子惟欲諂,嫁女惟欲官」揭示了當時社會對權力和地位的過分追求,而「文書銜袖媒姥謾」則反映了社會風氣的浮躁。後文通過對比「梓喬」與「冰玉」,強調了品德的重要性。結尾處,作者希望有人能在墓前題詩,以紀念那些堅守正直和偉大傳統的人,體現了對傳統美德的懷念和傳承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