髫齔侍諸父拜雙峯祠堂未嘗敢有題詠二十年來接武於玉堂瀛洲霜露之思缺然有靦近開平石長老興廢補僕光紹前聞遂

· 袁桷
經院辛勤日,千金記始興。 雨荒蟲蝕栱,壁壞鼠緣藤。 舊觀丹青復,諸天錦繡承。 短檐增突兀,會見出盧能。
拼音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髫齔(tiáo chèn):指幼年時期。
  • 接武:指繼承前人的事業。
  • 玉堂瀛洲:古代傳說中的仙境,比喻高雅的居所或學術殿堂。
  • 霜露之思:比喻對先人的懷念。
  • 缺然:遺憾的樣子。
  • (miǎn):羞愧。
  • 開平石長老:指某位佛教高僧。
  • 光紹:繼承併發揚光大。
  • 前聞:前人的事蹟或教誨。
  • 述舊懷:回憶往事,表達懷舊之情。
  • 嘆仰:讚歎和敬仰。
  • 雨荒蟲蝕栱:形容建築因年久失修而破敗。
  • 壁壞鼠緣藤:牆壁破損,老鼠沿着藤蔓爬行。
  • 舊觀丹青復:指舊時的壁畫或彩繪得以修復。
  • 諸天錦繡承:形容天界的華麗景象。
  • 短檐增突兀:短小的屋檐顯得格外突出。
  • 盧能:指唐代高僧盧舍那,此處可能指其智慧或成就。

翻譯

在幼年時,我曾陪伴長輩參拜雙峯祠堂,卻從未敢有題詩留念。二十年來,我繼承了前人的事業,身處高雅的學術殿堂,對先人的懷念之情卻始終有所遺憾和羞愧。最近,開平石長老致力於修復廢墟,繼承併發揚前人的事蹟,我因此回憶往事,表達懷舊之情,寫下了這六首詩,並表達了我對前人的讚歎和敬仰。

詩中描述了經院歷經辛勤歲月,雖然雨水的侵蝕和蟲害使得建築顯得破敗,但壁畫得以修復,天界的華麗景象依舊。短小的屋檐顯得格外突出,預示着未來會有像盧舍那那樣的高僧出現。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先人的懷念和對前人事業的繼承與發揚。詩中通過對經院破敗景象的描寫,反映了時間的流逝和歲月的無情,但同時也展現了修復後的壁畫和天界的華麗,象徵着文化的傳承和復興。結尾處對未來高僧的期待,體現了詩人對佛教文化的敬仰和對未來的希望。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崇高的精神追求。

袁桷

元慶元路鄞縣人,字伯長,號清容居士。舉茂才異等,起爲麗澤書院山長。成宗大德初,薦授翰林國史院檢閱官。進郊祀十議,禮官推其博,多采用之。升應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誥,兼國史院編修官。請購求遼、金、宋三史遺書。英宗至治元年,官翰林侍講學士。泰定帝泰定初辭歸。桷在詞林,朝廷制冊、勳臣碑銘,多出其手。卒諡文清。著有《易說》、《春秋說》、《延祐四明志》、《清容居士集》。 ► 3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