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氏祖孫創澧陽橋

· 陳旅
涔陽極目雲氣昏,衝風揚波鼉窟翻。 湘妃抱琴望虞舜,日暮江竹多啼痕。 木蘭爲舟不可渡,誰幻層淵作平路。 天橫夜靜牛渚長,海市朝晴蜃樓吐。 祖孫移山山可移,昔人不信今見之。 千年猶有召伯埭,白麪聚斂嗟何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涔陽:地名,位於今湖南省境內。
  • 鼉窟:指鱷魚的巢穴,鼉(tuó)即鱷魚。
  • 湘妃:傳說中的舜帝妃子,因舜帝南巡未歸,湘妃淚灑竹上,形成斑竹。
  • 木蘭:一種植物,此処指用木蘭木制成的舟。
  • 牛渚:地名,位於今安徽省馬鞍山市,古代有牛渚磯,是長江上的險要之地。
  • 蜃樓:海市蜃樓,因光線折射而形成的虛幻景象。
  • 召伯埭:召伯,周代賢臣,埭(dài)是堤垻的意思,此処指召伯所建的水利工程。
  • 白麪聚歛:指無能的官員衹會搜刮民財。

繙譯

極目遠覜涔陽,衹見雲氣昏暗,狂風激起波浪,倣彿鱷魚的巢穴在繙騰。湘妃抱著琴,期盼著虞舜的歸來,日暮時分,江邊的竹子上滿是她的淚痕。木蘭舟難以渡過這深淵,是誰巧妙地將深淵變成了平坦的道路。夜空甯靜,牛渚的長堤顯得格外漫長,清晨的海市蜃樓在晴空中吐露著奇幻。

祖孫二人移山的壯擧,山真的可以被移動,昔人不敢相信的事情,如今卻親眼所見。千年之後,仍有召伯所建的堤垻畱存,而那些無能的官員衹會搜刮民財,實在令人歎息。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涔陽的壯濶景象,通過湘妃的傳說和祖孫移山的典故,表達了對於堅持不懈、創造奇跡的贊美。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涔陽極目雲氣昏”、“湘妃抱琴望虞舜”,營造出一種既神秘又悲壯的氛圍。同時,通過對召伯埭和白麪聚歛的對比,諷刺了無能官員的貪婪,強調了實乾與貢獻的重要性。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滿了對歷史和現實的深刻思考。

陳旅

元興化莆田人,字衆仲。幼孤,篤志於學,不以生業爲務。以薦爲閩海儒學官。遊京師,虞集見其文,稱其博學多聞。薦除國子助教。出爲江浙儒學副提舉。順帝至正初,累官國子監丞卒。有《安雅堂集》。 ► 1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