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使以皇華石洲二集求序兼乞餘詩文稿書以答之

著書依北闕,問字及東夷。 八則傳箕後,同文入盛時。 未飛司馬檄,能誦大蘇詞。 海外多聲教,歸求自有師。
拼音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鮮使:指來自朝鮮的使者。
  • 皇華石洲二集:可能是指兩部文集或詩集的名稱。
  • 求序:請求寫序言。
  • 問字:詢問文字、學問。
  • 東夷:古代對朝鮮等東方民族的稱呼。
  • 八則:可能指某種規則或原則。
  • 箕後:指箕子,古代朝鮮的始祖。
  • 同文:指文化相同或相近。
  • 司馬檄:指司馬相如的檄文,這裏可能指重要的官方文書。
  • 大蘇詞:指蘇軾的詞,這裏泛指文學作品。
  • 聲教:指文化和教育。
  • 歸求:指回國尋求。

翻譯

我依傍着皇宮的北門著書立說,有來自東方的朝鮮使者向我詢問學問。 箕子後裔傳承了八則原則,我們的文化在盛世中融合。 雖然我未曾揮毫撰寫重要的官方文書,但我能吟誦蘇軾的詞作。 海外充滿了文化和教育,你回國後自然能找到學習的導師。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文化交流的重視和對學問傳承的自豪。詩中,「著書依北闕」展現了作者的學術地位,「問字及東夷」則體現了文化的廣泛傳播。通過「八則傳箕後,同文入盛時」,作者強調了文化的傳承與融合。最後兩句「海外多聲教,歸求自有師」,則表達了對海外文化教育的肯定,以及對學問追求者的鼓勵。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明代文人的文化自信和開放心態。

郭之奇

明廣東揭陽人,字仲常。崇禎元年進士。累遷至詹事府詹事。後隱居南交山中,結茅屋數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