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二主北漢四主
五代天子朝暮移,兵強馬壯則爲之。
河東險固霸王資,行營都統肇鴻基。
橫挑強胡豈晉宜,契丹鼓忿中國疲。
晉陽保境獨孜孜,負義侯已黃龍羈。
安行入汴不須疑,更稱天福表餘思。
垂裕何人繼者誰,錐劍奚堪屬幼兒。
陛下禁聲能幾時,東廡授首如傾虆。
密詔朝來反鄴旗,封丘始至衝主糜。
澶州羣擁侍中爲,劉崇帝北幾銜悲。
祖業安能一旦虧,二十九年太原陲。
傳國雖微亦漢絲,史氏編名那可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河東:指黃河以東的地區,這裏特指北漢的疆域。
- 行營都統:指統領軍隊的高級軍事指揮官。
- 鴻基:宏偉的基業,指建立的國家或政權。
- 橫挑強胡:指挑釁或對抗強大的外族,這裏指契丹。
- 晉陽:古代地名,今太原市,北漢的都城。
- 孜孜:勤奮不懈的樣子。
- 負義侯:指背叛信義的諸侯或君主。
- 黃龍羈:黃龍,指遼國,羈,束縛,這裏指被遼國俘虜。
- 天福:指北漢的年號。
- 垂裕:留下豐厚的遺產或基業。
- 錐劍:比喻幼小的君主難以承擔重任。
- 東廡:東邊的廂房,這裏指宮廷中的某個地方。
- 傾虆:虆,古代盛酒的器具,傾虆即倒酒,比喻事情迅速發生。
- 封丘:地名,今河南省封丘縣。
- 衝主:指年輕的君主。
- 澶州:古代地名,今河南省濮陽市。
- 劉崇:北漢的第二位皇帝。
- 銜悲:懷着悲痛。
- 漢絲:比喻漢朝的血脈或傳統。
翻譯
五代時期的天子像朝暮更替一樣頻繁變換,誰兵強馬壯誰就能稱王。河東地區地勢險要,是建立霸業的資本,行營都統在這裏奠定了宏偉的基業。挑釁強大的契丹並非晉國適宜之舉,契丹的憤怒使中原國家疲憊不堪。晉陽保持獨立,勤奮不懈地保境安民,而負義侯已被遼國俘虜。安然進入汴京無需懷疑,更以天福年號表達餘下的思考。留下豐厚的基業,但誰能繼承呢?幼小的君主如何能承擔起重任?陛下的權威能維持多久?東廂房中,事情迅速發生,如同倒酒一般。密詔朝來,反叛的旗幟在鄴城升起,封丘初至,年輕的君主已陷入困境。澶州羣臣擁戴侍中爲首,劉崇在北方悲痛不已。祖業怎能一日虧損,二十九年間太原邊疆穩固。雖然國力衰微,但漢朝的血脈依舊傳承,史書編纂怎能遺漏這一段歷史。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五代時期北漢的歷史變遷,通過對比不同君主的命運和國家的興衰,展現了權力鬥爭和外族侵擾下的國家命運。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歷史典故和地理名稱,通過對比和排比等修辭手法,深刻表達了作者對國家興衰和歷史傳承的深刻思考。整體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既是對歷史的回顧,也是對現實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