鄴城道

校盡中原士,初逢國手棋。 孫郎爭一道,劉冑僅雙持。 石悍刀方利,風高海始奇。 唐宗與宋祖,應悔不同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鄴城:古地名,在今河北省臨漳縣西,曾是曹魏的都城。
  • :較量,比試。
  • 國手:指技藝高超的人,這裏特指棋藝高超的棋手。
  • 孫郎:指孫權,三國時期吳國的建立者。
  • 劉冑:指劉備,三國時期蜀漢的建立者。
  • :指石勒,十六國時期後趙的建立者。
  • 唐宗與宋祖:分別指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趙匡胤,兩位都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帝王。

翻譯

在中原大地上,我與衆多士人較量,終於遇到了一位棋藝高超的國手。孫權爭奪一條道路,而劉備只能勉強維持雙線作戰。石勒的刀鋒利無比,風勢高漲,海上的景象開始變得奇異。唐太宗和宋太祖,應該後悔沒有生在同一個時代。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歷史上的英雄人物,展現了作者對歷史的深刻理解和獨特的審美視角。詩中「校盡中原士,初逢國手棋」描繪了作者與衆多士人的較量,以及遇到真正高手的驚喜。後文通過對孫權、劉備、石勒的描述,展現了歷史的波瀾壯闊。結尾提到唐太宗和宋太祖,表達了對兩位帝王的敬仰,以及對他們未能相遇的遺憾。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滿了對歷史的沉思和對英雄的讚美。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湖廣公安(今屬湖北省公安縣)人。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歷任吳縣知縣、禮部主事、吏部驗封司主事、稽勳郎中、國子博士等職,世人認爲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學反對復古運動主將,他既反對前後七子摹擬秦漢古文,亦反對唐順之、歸有光摹擬唐宋古文,認爲文章與時代有密切關係。袁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由於三袁是荊州公安縣人,其文學流派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合稱“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