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行

晴霞分瞑色,餘彩曳千桅。 清波濯明沙,皓月正徘徊。 風輕帆力倦,篙從綠水開。 月光隨篙碎,零亂雪山梅。 忘卻子猷棹,山陰訪戴來。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瞑色(míng sè):暮色,黃昏時的天色。
  • (yè):拖,牽引。
  • (wéi):船上的桅杆。
  • (zhuó):洗滌。
  • 皓月(hào yuè):明亮的月亮。
  • 徘徊(pái huái):來回走動,這裏形容月亮似乎在空中緩緩移動。
  • (gāo):撐船用的長杆。
  • 零亂(líng luàn):散亂,不整齊。
  • 子猷(zǐ yóu):人名,指王徽之,字子猷,東晉時期的名士。
  • (zhào):船槳,這裏指划船。
  • 山陰(shān yīn):地名,今浙江省紹興市。
  • 訪戴(fǎng dài):指王徽之雪夜訪戴逵的故事,戴逵是東晉時期的隱士。

翻譯

晴朗的晚霞漸漸消散了黃昏的色彩,餘暉映照着千艘船隻的桅杆。 清澈的水波洗滌着明亮的沙灘,明亮的月亮在空中緩緩移動。 微風輕拂,帆船似乎因風力而疲倦,船篙從碧綠的水面劃開。 月光隨着船篙的划動而破碎,散亂地映照着雪山上的梅花。 我彷彿忘記了子猷划船的情景,不再想去山陰拜訪戴逵。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寧靜的夜晚江景圖。通過「晴霞」、「餘彩」、「皓月」等意象,展現了夜幕降臨時的美麗景色。詩中「月光隨篙碎,零亂雪山梅」一句,巧妙地將月光與船篙的動作結合,形成獨特的視覺效果,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細膩感受。結尾處的「忘卻子猷棹,山陰訪戴來」則透露出詩人對隱逸生活的嚮往,以及對現實生活的超脫。

郭之奇

明廣東揭陽人,字仲常。崇禎元年進士。累遷至詹事府詹事。後隱居南交山中,結茅屋數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