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卷有懷書寄方肅之徐九一在館讀書

開笈撫餘篇,嘿坐空嘆慨。 譬彼孤飛鳥,日暮失行次。 翻翮自求心,疏林獨憔悴。 有朋在遠方,念昔同中祕。 滿堂見目成,數友稱心寄。 徐子誇俊拔,巨手施鴻錘。 方髯索清真,遠格標危幟。 謂餘懷古僻,相與析疑義。 文章自有神,氣聲自有類。 披衣聯食寢,論述難相避。 安知言笑時,忽睹別離事。 君留白玉堂,我踞幽山位。 玉堂生虛清,幽山多窈異。 當年萬古情,此日三秋意。 明月共燕吳,秋風通寤寐。 有夢未辭遙,於心明不二。 束芻念金玉,爾音莫遐棄。 新詩速置郵,枕寶毋終閟。 今人那許窺,古人或可企。 安能必如古,所欲求其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開笈(jiān):打開書箱。
  • 嘿坐:默默地坐着。
  • 翻翮(hé):翻動翅膀。
  • 中祕:指宮中藏書的地方,這裏指朋友間共同的知識和興趣。
  • 目成:眼神交流,心意相通。
  • 鴻錘:比喻文筆雄健。
  • (rán):鬍鬚。
  • 危幟:高聳的旗幟,比喻高遠的志向或風格。
  • 析疑義:分析和解釋疑難問題。
  • 氣聲:文章的氣勢和聲韻。
  • 束芻(chú):捆綁的草料,比喻珍貴的禮物或信息。
  • 置郵:傳遞郵件。
  • (bì):關閉,不公開。

翻譯

打開書箱,撫摸着剩餘的篇章,默默坐着,空自嘆息感慨。就像那孤飛的鳥兒,日暮時分迷失了方向。翻動翅膀,獨自尋求內心的平靜,卻在疏林中顯得格外憔悴。有朋友在遠方,想起昔日我們共同在宮中藏書的地方學習。滿堂的人通過眼神交流,心意相通,幾位朋友稱心如意地寄託了情感。徐子以俊拔著稱,揮灑着雄健的文筆。方髯追求清真,遠大的風格像高聳的旗幟一樣標新立異。他們說我有古人的僻好,便與我一起分析解釋疑難問題。文章自有其神韻,氣韻聲韻自然相類。穿着衣服聯想到食物和睡眠,論述時難以避免。怎知在言笑之間,忽然看到別離的情景。你留在白玉堂,我佔據幽深的山位。白玉堂裏生出虛幻的清靜,幽山中多有深邃的奇異。當年的萬古情,今日的三秋意。明月共照燕吳之地,秋風通達夢境與現實。有夢不願辭別遙遠,心意明確不二。捆綁的草料思念着金玉,你的聲音不要遠棄。新詩迅速傳遞郵件,珍藏在枕邊不要最終封閉。今人或許難以窺見,古人或許可以企及。怎能一定如古人那樣,所求的至高境界。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遠方朋友的思念和對學問的追求。詩中通過比喻和象徵手法,如孤飛的鳥、翻動的翅膀、高聳的旗幟等,形象地描繪了作者內心的孤獨和追求。同時,詩中也展現了作者與朋友間的深厚情誼和對學問的熱愛,體現了明代文人的精神風貌。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作者高超的藝術表現力。

郭之奇

明廣東揭陽人,字仲常。崇禎元年進士。累遷至詹事府詹事。後隱居南交山中,結茅屋數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