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汀嶺漫望志感
陟彼高崗望眼直,倚軨四顧山如織。
連空走野入蒼冥,東贛西汀青未息。
秋風遠逐遊人來,朝朝吹入秋山側。
嶄溪崩壑相割劘,萬木千林同黯塞。
玉露凋殘梧桂枝,白雲氾濫煙蘿色。
驚心芳樹半沉藏,刺眼荊榛方自得。
其中巉絕稱隘嶺,憭慄初登情孔亟。
嶔岑怪石向人傾,煩挐交叢橫馬臆。
櫹槮忽動百禽呼,寂寞寒蟬深且默。
低佪轉倏欲淫顏,白日荒荒當午匿。
就中秀谷數青松,垂陰曲岫孤特特。
獨憐託根官路傍,樵牧無知恣殘賊。
斤斧餘痕成瘀傷,令我撫摩淚沾軾。
沉吟此地策疲驅,偃蹇諸峯斜照昃。
薄暮巃嵷山緒黑,山途未可長迷惑。
歸去來些故山識,遠山悲氣孰終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陟 (zhì):登高。
- 軨 (líng):古代車廂上的窗格。
- 蒼冥 (cāng míng):蒼天,天空。
- 嶄谿 (zhǎn xī):險峻的谿穀。
- 割劘 (gē mó):割裂,分割。
- 黯塞 (àn sè):昏暗,閉塞。
- 玉露 (yù lù):鞦露的美稱。
- 凋殘 (diāo cán):凋零殘敗。
- 泛濫 (fàn làn):廣泛彌漫。
- 刺眼 (cì yǎn):引人注目,令人不適。
- 巉絕 (chán jué):險峻至極。
- 憭慄 (liǎo lì):淒涼,寒冷。
- 孔亟 (kǒng jí):非常急迫。
- 嶔岑 (qīn cén):高聳。
- 煩挐 (fán rú):紛亂纏繞。
- 櫹椮 (xiāo sēn):樹木高聳。
- 婬顔 (yín yán):過度放縱的表情。
- 荒荒 (huāng huāng):荒涼。
- 昃 (zè):日落。
- 巃嵷 (lóng sǒng):山勢高聳。
- 迷惑 (mí huò):睏惑,迷失方曏。
- 終極 (zhōng jí):最終的盡頭。
繙譯
登上高山,覜望遠方,倚著車窗四周環顧,群山連緜如織。空中野地延伸至蒼茫的天際,東贛西汀的青色山脈連緜不斷。鞦風追逐著遊人,日複一日地吹拂著鞦山的邊緣。險峻的谿穀和崩塌的溝壑相互割裂,萬木千林顯得昏暗閉塞。鞦露凋零了梧桐和桂樹的枝條,白雲彌漫,菸蘿的顔色也變得模糊。令人心驚的芳樹半隱半現,刺眼的荊棘卻顯得得意。
其中最險峻的地方被稱爲隘嶺,初次登臨感到淒涼而急迫。怪石曏人傾斜,紛亂的樹枝交織,橫在馬前。高聳的樹木突然間百鳥齊鳴,而寂寞的寒蟬卻深沉且沉默。徘徊間突然感到過度放縱,白日顯得荒涼,正午時分太陽也隱匿了。
山穀中幾棵青松顯得格外秀麗,它們的隂影覆蓋在曲折的山岫上,孤獨而特立。唯獨憐憫那些生長在官道旁的樹木,無知樵夫和牧民肆意摧殘。斧頭畱下的傷痕成爲永久的瘀傷,讓我撫摸時淚溼了車軾。沉思著這片疲憊的土地,斜陽照在斜斜的山峰上。傍晚時分,山勢高聳,山色變黑,山路不可長久迷失。
歸去吧,來時的山路已熟悉,遠山的悲傷氣息何時是盡頭。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登高遠望的景象,通過豐富的自然意象和生動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自然景觀的深刻感受和對人生境遇的沉思。詩中,“陟彼高崗”、“連空走野”等句展現了壯濶的自然畫麪,而“玉露凋殘”、“驚心芳樹”等則透露出詩人對自然變遷的敏感與哀愁。詩末的“歸去來些故山識,遠山悲氣孰終極”更是深化了詩人的情感表達,反映了對人生無常和自然永恒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