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司馬輓歌
喜峯忽起亂胡沙,薊遵白骨雜如麻。
霜戈踏擁枯楊杪,鐵騎橫穿宿草芽。
嚴冬十月方觱發,朔風凜慄倒騮驊。
我師安肯輕暴露,刁斗不聞聞胡笳。
閫外交馳孔熾檄,廷中祇作匪茹芽。
不信干城無糾糾,徒使中逵悲兔罝。
天子赫斯親授鉞,詞臣翻入邦政衙。
忠義激人人感泣,揮淚軍前衆無譁。
四海勤王猶觀望,首期身倡遂驅車。
倉卒未遑師幹試,須臾獨力竟難加。
方寸鐵肝終塗地,一代忠臣不暫賒。
英魂零落今何處,氣作山河壯朝家。
司馬一死尋常事,海外遙聞起恨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喜峯:地名,指喜峯口,位於今河北省遷西縣北部燕山山脈的中段,是萬里長城的重要關隘。
- 薊遵:地名,指薊州和遵化,均位於今河北省境內。
- 霜戈:指冰冷的戈矛,象徵戰爭。
- 鐵騎:裝備鐵甲的騎兵,指精銳的軍隊。
- 觱發:形容風聲。
- 朔風:北風。
- 凜慄:寒冷刺骨。
- 騮驊:泛指駿馬。
- 刁斗:古代軍中用具,白天用來燒飯,夜則擊以巡更。
- 胡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種樂器,類似笛子。
- 閫外:指城門之外,即戰場。
- 孔熾:非常激烈。
- 檄:古代用於徵召或聲討的文書。
- 匪茹:不柔軟,指強硬。
- 干城:指捍衛國家的大將。
- 糾糾:形容威武。
- 中逵:指道路交錯的地方。
- 兔罝:捕捉兔子的網。
- 授鉞:古代大將出徵時天子授予斧鉞,表示授權。
- 詞臣:指文學侍從之臣。
- 邦政衙:指處理國家政務的機構。
- 勤王:指爲王事盡力,特指起兵救援王朝。
- 師幹:指軍隊。
- 方寸鐵肝:形容心志堅定如鐵。
- 英魂:指英雄的靈魂。
- 零落:指消散。
- 朝家:指朝廷。
- 司馬:古代官名,此指劉司馬。
- 海外:指國外或邊遠地區。
翻譯
喜峯口突然起了混亂,胡人的沙塵四起,薊州和遵化一帶白骨累累,如同麻點。冰冷的戈矛踏過枯萎的楊樹梢,鐵甲騎兵橫穿宿草初生的地方。嚴冬十月,北風呼嘯,寒冷刺骨,駿馬倒地。我們的軍隊怎能輕易暴露在外,軍中的刁斗聲不再聽見,只聽見胡笳的聲音。城外交戰的檄文激烈,朝廷中卻只是強硬應對。不相信捍衛國家的大將沒有威武,只是讓人在道路交錯的地方悲嘆捕捉兔子的網。天子親自授予斧鉞,文學侍從之臣也加入了處理國家政務的機構。忠義激昂,人人感動落淚,軍前衆人無聲。全國起兵救援王朝還在觀望,首先身先士卒,於是驅車前行。倉促之間未能試煉軍隊,片刻之間獨自一人難以支撐。心志堅定如鐵,最終倒地,一代忠臣不曾稍歇。英雄的靈魂如今消散何處,氣概化作山河,壯大了朝廷。司馬一死雖是常事,但海外遙聞此事,仍引起恨意和嘆息。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戰亂時期的慘烈景象,通過「喜峯忽起亂胡沙」、「薊遵白骨雜如麻」等句,生動地展現了戰爭的殘酷。詩中「霜戈踏擁枯楊杪,鐵騎橫穿宿草芽」等句,以冷峻的筆觸勾勒出戰場的荒涼與士兵的艱辛。後文通過「忠義激人人感泣」等句,表達了詩人對忠臣義士的崇敬之情。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既是對戰亂時代的真實寫照,也是對忠烈精神的頌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