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頂歸至青柯坪示同遊道人

飛鴻是處有遺蹤,題破蒼崖霧幾重。 枉把真形圖五嶽,難將奇句答三峯。 山臞未老身慚鶴,雪頂歸來杖有龍。 紫蕨黃精君記否,鐵犁溝下舊村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嶽頂:山峯的頂端。
  • 青柯坪:地名,可能是指山間的一塊平地。
  • 飛鴻:飛翔的大雁,這裏比喻詩人自己。
  • 遺蹤:留下的足跡。
  • 蒼崖:青色的山崖。
  • 霧幾重:幾層霧氣。
  • 真形圖:指描繪山嶽真實形態的圖畫。
  • 五嶽:中國五大名山的總稱,包括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
  • 奇句:奇妙的詩句。
  • 三峯:指三座山峯,這裏可能指具體的三座山峯,也可能是泛指。
  • 山臞:山中的隱士。
  • 雪頂:白雪覆蓋的山頂。
  • 杖有龍:杖上刻有龍形,象徵着尊貴或神祕。
  • 紫蕨黃精:兩種植物,紫蕨和黃精,常被視爲山中的珍稀植物。
  • 鐵犁溝:地名,可能是指山中的一個地方。
  • 舊村農:指過去的村民或農夫。

翻譯

在山峯的頂端,我回到了青柯坪,向同行的道人展示。 飛翔的大雁在各處留下了足跡,我在青色的山崖上題字,穿透了幾層霧氣。 儘管我嘗試繪製五嶽的真實形態,但難以用奇妙的詩句來回應這三座山峯。 山中的隱士還未老去,我自愧不如鶴,從白雪覆蓋的山頂歸來,我的杖上刻有龍形。 你是否記得紫蕨和黃精,那是鐵犁溝下舊時村民的記憶。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山中的旅行經歷和感受。詩中,「飛鴻是處有遺蹤」一句,既表現了詩人的行蹤,也隱喻了詩人對自然的深刻體驗和留戀。通過「題破蒼崖霧幾重」,詩人表達了自己對自然美景的讚美和藝術創作的衝動。後兩句則反映了詩人對自然之美的敬畏和自謙,認爲自己難以用詩句完全捕捉和表達山峯的壯麗。最後,詩人以紫蕨黃精和鐵犁溝下的舊村農作爲回憶,增添了詩歌的鄉土氣息和歷史深度。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自然和人文的深刻感悟。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湖廣公安(今屬湖北省公安縣)人。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歷任吳縣知縣、禮部主事、吏部驗封司主事、稽勳郎中、國子博士等職,世人認爲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學反對復古運動主將,他既反對前後七子摹擬秦漢古文,亦反對唐順之、歸有光摹擬唐宋古文,認爲文章與時代有密切關係。袁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由於三袁是荊州公安縣人,其文學流派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合稱“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