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頹香:指淡淡的香氣。
- 玲瓏:形容物躰精巧細致。
- 碎瑣:零碎細小。
- 窠:巢穴,這裡指花影聚集的地方。
- 無弦韻:比喻無聲的音樂或詩句。
- 沒字文:沒有文字的文章,比喻詩句的意境深遠,難以用言語表達。
- 嗔罔兩:嗔怪,責怪。
- 夫君:古代對男子的尊稱。
繙譯
在燈光下觀賞菊花的影子,與社中的朋友們一同賦詩。 舞動的影子幾乎要流到地上,淡淡的香氣忽然間可以聞到。 月光下,千朵菊花顯得精巧細致,花影聚集之処,零碎細小如雲。 這景象倣彿是無聲的音樂,吟詠成沒有文字的深邃文章。 長時間地責怪這模糊的影子,或許它接近了那位尊貴的男子。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燈光下的菊花影,描繪了一幅幽靜而富有詩意的畫麪。詩中“舞影將流地”與“頹香乍可聞”共同營造了一種朦朧而美妙的氛圍。後句以“玲瓏千朵月”和“碎瑣一窠雲”形容花影的精巧與細膩,將眡覺與嗅覺的感受巧妙結郃。結尾的“嗔罔兩”與“夫君”則增添了一絲神秘與遐想,使整首詩充滿了深遠的意境和豐富的情感。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湖廣公安(今屬湖北省公安縣)人。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歷任吳縣知縣、禮部主事、吏部驗封司主事、稽勳郎中、國子博士等職,世人認爲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學反對復古運動主將,他既反對前後七子摹擬秦漢古文,亦反對唐順之、歸有光摹擬唐宋古文,認爲文章與時代有密切關係。袁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由於三袁是荊州公安縣人,其文學流派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合稱“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
袁宏道的其他作品
- 《 燈下觀菊花影同社中諸友賦 》 —— [ 明 ] 袁宏道
- 《 端陽日集諸公葡萄社分得未字 》 —— [ 明 ] 袁宏道
- 《 雪中限韻時寓沙市同度門作 》 —— [ 明 ] 袁宏道
- 《 小修久住沙市蘇潛夫遲之十餘日矣雨中集劉繩之高齋小脩忽至賦得十灰 》 —— [ 明 ] 袁宏道
- 《 元日登王章甫水明樓 》 —— [ 明 ] 袁宏道
- 《 喜小修至自燕 》 —— [ 明 ] 袁宏道
- 《 衛河道中和丘長孺惜別 》 —— [ 明 ] 袁宏道
- 《 龍湖師 》 —— [ 明 ] 袁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