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麈柄(zhǔ bǐng):指麈尾,古代用麈(一種鹿)的尾毛製作的拂塵,常用於清談時拂拭塵埃或驅趕蚊蠅。
- 韻如屑:形容聲音清脆悅耳,如同碎屑般細膩。
- 匡牀:指方正的牀,這裏可能指牀上的談話或思考。
- 味似禪:味道或感覺像禪宗的體驗,指深奧、難以言傳的境界。
- 閒惟追酒伴:閒暇時只追求與酒友相伴。
- 忙亦檢詩編:忙碌時也會檢查、整理詩集。
- 是客皆停轍:只要是客人都會停下來,轍指車輪痕跡,比喻客人都會駐足。
- 何人不道賢:沒有人不說他賢能。
- 聰明事事有:聰明才智在各方面都有體現。
- 大抵只無錢:大概只是沒有錢財。
翻譯
麈尾的聲音清脆悅耳,如同碎屑般細膩;方正的牀上,思考的滋味深奧如禪。閒暇時,我只追求與酒友相伴;忙碌時,我也會檢查、整理我的詩集。只要是客人,都會停下來與我交談;沒有人不稱讚我賢能。我的聰明才智在各方面都有體現,但大概只是沒有錢財。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日常生活中的幾個片段,展現了作者袁宏道的生活態度和人格魅力。詩中,「麈柄韻如屑,匡牀味似禪」以細膩的筆觸勾勒出清雅的生活氛圍,體現了作者對精神生活的追求。後幾句則通過對比閒暇與忙碌時的不同活動,展現了作者的才情與生活情趣。最後兩句自嘲式的結尾,既表達了作者對現實境遇的無奈,也透露出一種超脫世俗的豁達與幽默。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袁宏道作爲明代文人的風采。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湖廣公安(今屬湖北省公安縣)人。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歷任吳縣知縣、禮部主事、吏部驗封司主事、稽勳郎中、國子博士等職,世人認爲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學反對復古運動主將,他既反對前後七子摹擬秦漢古文,亦反對唐順之、歸有光摹擬唐宋古文,認爲文章與時代有密切關係。袁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由於三袁是荊州公安縣人,其文學流派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合稱“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
袁宏道的其他作品
- 《 澠池和黃平倩壁間詩 》 —— [ 明 ] 袁宏道
- 《 喜王以明自村中來寶方官谷限韻 》 —— [ 明 ] 袁宏道
- 《 出城觀柰子花遇大風至韋公寺而還同遊爲顧升伯李酉卿家伯修 》 —— [ 明 ] 袁宏道
- 《 哭江進之 》 —— [ 明 ] 袁宏道
- 《 十二月十八日至蘄陽舍舟從興國走咸寧道出金牛鎮山路如刀脊飛雪浸膚輿人艱窘幾不能步然千峯綴雪或如鴉鵛或如 》 —— [ 明 ] 袁宏道
- 《 將入秦試士諸同舍別於西郭水亭得魚字 》 —— [ 明 ] 袁宏道
- 《 惠安伯園亭看芍藥開至數十萬聊述數絕以紀其盛兼贈主人 》 —— [ 明 ] 袁宏道
- 《 吳生貧甚所遭輒奇詩以送之 》 —— [ 明 ] 袁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