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石

溪上望穿石,攲懸如甕子。 石底望溪山,山山如鏡裏。 平平翠疊中,一峯夭矯起。 淡與奇相值,幽豔忽無比。 鬼斧鑿天真,刻意出新詭。 一處幻玲瓏,千崖燦花蕊。 虛空不受雲,飛仙無停趾。 唯有地籟風,終古來遊止。 時時隨落花,飄渡秦人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攲懸:傾斜懸掛。
  • 甕子:一種陶製的容器,形狀像罈子。
  • 夭矯:形容山峯高聳挺拔,形態優美。
  • 相值:相遇,相配。
  • 鬼斧:比喻技藝高超,非人力所能及。
  • 幻玲瓏:形容景物虛幻而精緻。
  • 地籟:指自然界的聲音,如風聲、水聲等。
  • 終古:永遠,自古以來。
  • 秦人水:指桃花源記中的桃花流水,傳說中的秦人避世之地。

翻譯

從溪邊望向穿石,它傾斜懸掛着,形狀像一個罈子。 從石底望向溪山,每座山都像鏡子中一樣清晰。 在一片翠綠的平坦中,一座山峯高聳挺拔地聳立。 平淡與奇異相遇,美麗的景色忽然無與倫比。 鬼斧神工般的自然,刻意創造出新穎奇異。 一處景緻虛幻而精緻,千座山崖燦爛如花蕊。 虛空無法容納雲彩,飛仙也沒有停留的腳步。 只有地籟般的風聲,永遠在這裏遊蕩。 時常隨着落花,飄過秦人的桃花流水。

賞析

這首作品以溪邊穿石爲視角,描繪了周圍山水的美麗景色。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比喻,如「攲懸如甕子」、「山山如鏡裏」、「一峯夭矯起」等,形象地展現了自然景色的壯麗與奇異。同時,通過「鬼斧鑿天真」、「幻玲瓏」等詞語,表達了作者對自然造化的讚歎和對景色的深刻感受。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間。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湖廣公安(今屬湖北省公安縣)人。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歷任吳縣知縣、禮部主事、吏部驗封司主事、稽勳郎中、國子博士等職,世人認爲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學反對復古運動主將,他既反對前後七子摹擬秦漢古文,亦反對唐順之、歸有光摹擬唐宋古文,認爲文章與時代有密切關係。袁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由於三袁是荊州公安縣人,其文學流派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合稱“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