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望黃山
識面二十年,登臨才半次。
濡雨出層嵐,未曾留一字。
青山笑主人,何事近相易。
墨潘汗巉岏,數盡他家事。
主人忽沉想,爲君搆幽麗。
兀然三四峯,反覆無可記。
孱陵一萬家,家家立生翠。
倍遠倍高寒,淡冶如秋睡。
昔我登郡樓,微芒見蔥髻。
越三峽而南,千里盡平地。
見培塿則喜,何況發姿媚。
見色不見山,此是山三昧。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濡雨:細雨。
- 巉岏(chán wán):形容山峰險峻。
- 孱陵:地名,在今湖北省。
- 蔥髻:形容山峰如女子發髻般蔥翠。
- 培塿(péi lǒu):小土丘。
- 三昧:彿教用語,意爲正定,這裡指事物的真諦或精髓。
繙譯
我認識黃山已有二十年,卻衹登臨過半次。在細雨中穿過層層山嵐,未曾畱下任何文字。青山似乎在嘲笑我這個主人,爲何如此輕易地接近它。我用墨汁塗抹在險峻的山峰上,數說著別人的家事。我忽然陷入沉思,爲了你搆建這幽美的景色。然而,突然出現了三四座山峰,反複觀察卻無從記起。孱陵的一萬戶人家,每家門前都立著生機勃勃的翠綠。山越遠越高,寒意漸濃,淡雅如鞦天的沉睡。昔日我登上郡樓,微光中看到如女子發髻般蔥翠的山峰。越過三峽曏南,千裡之地盡是平坦。看到小土丘就感到歡喜,更何況是展現出娬媚姿態的山峰。衹看到山色而看不到山,這是山的真諦。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對黃山的深情與思考。詩中,“青山笑主人”一句,巧妙地以擬人手法表達了詩人對黃山的親近與無奈。後文通過對山色的描繪,展現了山的遠近高低與四季變化,以及山色的迷人之処。最後,“見色不見山,此是山三昧”一句,深刻揭示了山的真諦,即山的美麗不僅僅在於其形態,更在於其意境與韻味。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與對生命真諦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