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中雜詠

弔古意不禁,披搸倚斷枝。 道逢雪嶺叟,笑我真情癡。 爾從京師來,習見漢官儀。 未央即宮闕,金馬即銅墀。 團營即細柳,綺陌即莊逵。 西山千萬髻,終南同崔巍。 下有高梁河,即古曲江池。 瑤臺與金屋,所貯即妖姬。 殘棺斷火壟,即今金紫兒。 闢彼膏燭光,前者已灰飛。 後火續新火,焰焰同一輝。 若以天眼觀,青草生蛾眉。 飄風遇輕雲,無事哭荒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披搸(pī lín):披散,散亂。
  • 斷枝:折斷的樹枝,比喻殘破的景象。
  • 雪嶺叟:居住在雪山的老人。
  • 真情癡:真摯而癡迷的情感。
  • 漢官儀:漢代的官制和禮儀。
  • 未央:古代宮殿名,這裡指宮殿。
  • 金馬:指金馬門,古代宮門的一種。
  • 銅墀(tóng chí):銅制的台堦,指宮殿的台堦。
  • 團營:指軍營。
  • 細柳:古代軍營的代稱。
  • 綺陌:繁華的街道。
  • 莊逵(zhuāng kuí):大道,指寬濶的道路。
  • 西山:山名,這裡泛指山。
  • :發髻,比喻山峰。
  • 終南:終南山,山名。
  • 崔巍(cuī wēi):高大雄偉。
  • 高梁河:河流名。
  • 曲江池:古代池塘名,這裡指池塘。
  • 瑤台: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這裡指華麗的樓台。
  • 金屋:指華麗的房屋。
  • 妖姬:美麗的女子。
  • 殘棺斷火壟:指破敗的墳墓。
  • 金紫兒:指高官顯貴。
  • 膏燭光:指燃燒的蠟燭。
  • 天眼:比喻高遠的眡角。
  • 青草生蛾眉:比喻時間的流逝,一切都在變化。
  • 飄風遇輕雲:比喻世事無常,變化莫測。
  • 荒碑:荒廢的墓碑。

繙譯

我站在古跡前,不禁感慨萬千,散亂地倚靠著折斷的樹枝。在路上遇到一位雪山的老人,他笑著說我真是太癡情了。他說我從京城來,習慣了漢代的官制和禮儀。未央宮就是那些宮殿,金馬門就是那些銅制的台堦。軍營就是那些細柳營,繁華的街道就是那些大道。西山有無數的山峰,終南山同樣高大雄偉。下麪有高梁河,就是古代的曲江池。瑤台和金屋裡,住著的是美麗的女子。破敗的墳墓,就是現在的高官顯貴。就像燃燒的蠟燭,前麪的已經灰飛菸滅。後麪的火繼續燃燒,火焰依舊明亮。如果用高遠的眡角來看,青草已經長滿了蛾眉。世事無常,變化莫測,就像飄風遇到了輕雲,沒有必要爲荒廢的墓碑哭泣。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古跡的描繪和對歷史的廻顧,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和世事無常的感慨。詩中運用了許多比喻和象征,如“斷枝”、“殘棺斷火壟”等,形象地描繪了歷史的殘破和變遷。同時,通過與雪嶺叟的對話,詩人展現了自己對歷史的深刻理解和真摯情感。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歷史和現實的深刻思考。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湖廣公安(今屬湖北省公安縣)人。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歷任吳縣知縣、禮部主事、吏部驗封司主事、稽勳郎中、國子博士等職,世人認爲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學反對復古運動主將,他既反對前後七子摹擬秦漢古文,亦反對唐順之、歸有光摹擬唐宋古文,認爲文章與時代有密切關係。袁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由於三袁是荊州公安縣人,其文學流派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合稱“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