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臺張昭甫給諫竹居王孫邀飲留別

白果青蔬勞遠程,高臺傾矣曲池平。 沙田似雪耘枯冢,柿子如丹綴土城。 古漬有無遺宋嶽,監門應否識侯生。 欲知別後愁多少,試檢霜毛添幾莖。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繁臺:地名,具體位置不詳,可能是指某個歷史遺蹟或風景名勝。
  • 張昭甫:人名,可能是當時的官員或文人。
  • 給諫:官名,即給事中,負責規諫皇帝的官員。
  • 竹居王孫:人名,可能是指居住在竹林中的貴族後裔。
  • 白果:銀杏的果實,又稱銀杏果。
  • 青蔬:新鮮的蔬菜。
  • 高臺:指繁臺,可能是一個高大的建築或觀景臺。
  • 傾矣:傾斜,指高臺已經破敗不堪。
  • 曲池:曲折的池塘。
  • 沙田:沙質的田地。
  • 枯冢:荒廢的墳墓。
  • 柿子:柿樹的果實。
  • 如丹:像紅色一樣鮮豔。
  • 土城:用土築成的城牆或防禦工事。
  • 古漬:古代的痕跡或遺蹟。
  • 遺宋嶽:遺留下來的宋代的岳飛,這裏可能指岳飛的遺蹟或紀念物。
  • 監門:守門人。
  • 侯生:人名,可能是指某個歷史人物或作者的朋友。
  • 霜毛:白髮。

翻譯

在繁臺,張昭甫給諫和竹居王孫邀請我飲酒並留我別離。 我帶着白果和青蔬遠道而來,看到高臺已經傾斜,曲池也已平坦。 沙質的田地上,人們像雪一樣耕耘着荒廢的墳墓,柿子像紅色一樣點綴在土城之上。 古代的痕跡是否還留有宋代的岳飛,守門人是否還記得侯生。 想要知道離別後的憂愁有多少,只需檢查我的白髮又添了幾根。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在繁臺與友人相聚的情景,通過對高臺、曲池、沙田、枯冢等自然景觀的描繪,表達了對時光流逝和歷史變遷的感慨。詩中「白果青蔬」與「柿子如丹」形成鮮明對比,既展現了自然的美,也隱喻了生命的盛衰。結尾的「試檢霜毛添幾莖」則深刻反映了作者對離別後愁緒的深切體驗,以及對歲月無情的感嘆。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袁宏道對人生和歷史的深刻洞察。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湖廣公安(今屬湖北省公安縣)人。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歷任吳縣知縣、禮部主事、吏部驗封司主事、稽勳郎中、國子博士等職,世人認爲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學反對復古運動主將,他既反對前後七子摹擬秦漢古文,亦反對唐順之、歸有光摹擬唐宋古文,認爲文章與時代有密切關係。袁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由於三袁是荊州公安縣人,其文學流派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合稱“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