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君超徼集章臺以看花臺爲韻

天際颯輕雷,濃陰潑地來。 叢中避粉黛,樹底臥樽罍。 數點將穿屋,移時忽泛臺。 只疑舊歌舞,化作雨雲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jiǎo):邀請。
  • 章臺:古代長安的一條街道,以繁華著稱。
  • (sà):形容風聲。
  • 粉黛:古代婦女化妝用的白粉和青黑色的顏料,這裏指美女。
  • 樽罍(zūn léi):古代盛酒的器具。
  • 泛臺:水溢出檯面。
  • 雨雲回:形容雲雨變幻,比喻舊時的歡樂場景已逝。

翻譯

天邊傳來輕雷聲,濃密的雲層壓向地面。 叢林中躲避着美女,樹下躺着酒器。 幾點雨水即將穿透屋頂,片刻間水已氾濫到檯面。 只是懷疑舊時的歌舞場景,已經化作了變幻的雲雨迴歸。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突如其來的雷雨場景,通過「輕雷」、「濃陰」等自然景象的描寫,營造出一種壓抑而又變幻莫測的氛圍。詩中「避粉黛」、「臥樽罍」等細節,生動地表現了人們在突變天氣中的無奈與避讓。結尾的「化作雨雲回」則巧妙地將舊時的歡樂與眼前的雨雲相聯繫,暗示了美好時光的流逝與不可追尋,表達了一種淡淡的哀愁和對過往的懷念。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湖廣公安(今屬湖北省公安縣)人。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歷任吳縣知縣、禮部主事、吏部驗封司主事、稽勳郎中、國子博士等職,世人認爲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學反對復古運動主將,他既反對前後七子摹擬秦漢古文,亦反對唐順之、歸有光摹擬唐宋古文,認爲文章與時代有密切關係。袁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由於三袁是荊州公安縣人,其文學流派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合稱“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