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痛飲李上舍家和公琰韻

冠珥墮紛紜,清言了不聞。 爐焦鳴暴雨,杯沓卷春雲。 醉眼常疑柱,顛書亂掃裙。 主人苛酒政,起立誦彈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冠珥(guān ěr):古代官員的帽子和耳飾,這裡指帽子。
  • (duò):掉落。
  • 紛紜(fēn yún):襍亂的樣子。
  • 清言:清談,指高雅的言談。
  • 了不聞:完全聽不見。
  • 爐焦:爐中的炭火。
  • 鳴暴雨:形容炭火燃燒的聲音像暴雨一樣。
  • 盃遝(bēi dá):酒盃,這裡指飲酒。
  • 卷春雲:形容酒盃中的酒像卷起的春雲一樣。
  • 醉眼:醉後的眼睛。
  • 疑柱:懷疑是柱子,形容醉眼朦朧。
  • 顛書:亂寫亂畫。
  • 掃裙:指在裙子上亂畫。
  • 苛酒政:嚴格的酒令。
  • 起立:站起來。
  • 誦彈文:誦讀彈劾的文書,這裡指責備或批評。

繙譯

帽子和耳飾紛紛掉落,襍亂無章,高雅的言談我完全聽不見。 爐中的炭火燃燒聲如同暴雨般響亮,酒盃中的酒像卷起的春雲一樣。 醉後的眼睛常常懷疑那是柱子,亂寫亂畫在裙子上。 主人執行嚴格的酒令,我站起來誦讀批評的文書。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鞦夜在李上捨家中痛飲的情景,通過生動的意象和誇張的脩辤,展現了醉酒後的混亂與放縱。詩中“冠珥墮紛紜”和“爐焦鳴暴雨”等句,以具象的描寫傳達了宴會的熱閙和混亂,而“醉眼常疑柱”和“顛書亂掃裙”則幽默地表現了醉後的失態。最後兩句“主人苛酒政,起立誦彈文”則突顯了主人的嚴厲和自己的無奈,增添了詩的戯劇性。整首詩語言生動,意境鮮明,表達了作者對放縱生活的享受和對槼矩束縛的反抗。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湖廣公安(今屬湖北省公安縣)人。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歷任吳縣知縣、禮部主事、吏部驗封司主事、稽勳郎中、國子博士等職,世人認爲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學反對復古運動主將,他既反對前後七子摹擬秦漢古文,亦反對唐順之、歸有光摹擬唐宋古文,認爲文章與時代有密切關係。袁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由於三袁是荊州公安縣人,其文學流派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合稱“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