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鳳靡鸞吪(fèng mǐ luán é):比喻美好的事物消逝或衰敗。
- 王圖霸業:指帝王的功業和霸業。
- 笙柷(shēng zhù):古代的兩種樂器。
- 連理:比喻恩愛夫妻。
- 側生:指旁生,非正統或非主要的事物。
- 石鏡:指華清宮中的石制鏡子。
- 傾城:形容女子美貌絕倫。
翻譯
鳳凰和鸞鳥的消逝容易,帝王的功業和霸業也顯得輕飄。 在仙靈祠後見到,深夜裏笙和柷的樂聲鳴響。 野火焚燒着象徵恩愛的連理樹,秋風中旁生的植物得以薦享。 遙想那石鏡映照的月光,遺憾不能照見那傾國傾城的美人。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華清宮及其周邊景象的描繪,抒發了對往昔輝煌的懷念與對現實衰敗的感慨。詩中「鳳靡鸞吪」與「王圖霸業輕」形成鮮明對比,表達了美好事物易逝、功業難久的哀思。後聯通過「石鏡月」與「照傾城」的意象,寄託了對美好往昔的無限追憶與遺憾。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豐富,展現了詩人對歷史變遷的深刻感悟。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湖廣公安(今屬湖北省公安縣)人。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歷任吳縣知縣、禮部主事、吏部驗封司主事、稽勳郎中、國子博士等職,世人認爲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學反對復古運動主將,他既反對前後七子摹擬秦漢古文,亦反對唐順之、歸有光摹擬唐宋古文,認爲文章與時代有密切關係。袁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由於三袁是荊州公安縣人,其文學流派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合稱“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
袁宏道的其他作品
- 《 與元定孝若同話歸計用扇頭韻 》 —— [ 明 ] 袁宏道
- 《 和東坡梅花詩韻今年雪多梅開不甚暢爲花解嘲復以自解雲耳 》 —— [ 明 ] 袁宏道
- 《 夏日同龔散木能者崔晦之鄒伯學李子髯攜妓泛舟和尚橋 》 —— [ 明 ] 袁宏道
- 《 九日偕諸弟及僧泛舟至和尚橋 》 —— [ 明 ] 袁宏道
- 《 範生善形家言自山西還將歸豫章詩以別之 》 —— [ 明 ] 袁宏道
- 《 新買得畫舫將以爲庵因作舟居詩 》 —— [ 明 ] 袁宏道
- 《 偕王章甫陳公弼登黃鶴樓 》 —— [ 明 ] 袁宏道
- 《 漢陽過王章甫葵園和二仲韻 》 —— [ 明 ] 袁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