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

個是春江舊舞樓,海棠花下小梁州。 柳因有絮絲還在,蓮到無心苦始休。 浪子燒燈齊射覆,美人越席與藏鉤。 東風何意催桃李,多少西郊南陌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個是:這是。
  • 海棠:一種觀賞植物,花色豔麗。
  • 蓮到無心苦始休:蓮花若無心(不執著),其苦(蓮心之苦)才會停止。
  • 浪子:放蕩不羈的年輕人。
  • 射覆:古代的一種遊戯,類似於猜謎。
  • 越蓆:越過座位。
  • 藏鉤:古代的一種遊戯,藏鉤於手中讓人猜。
  • 東風:春風。
  • 桃李:比喻年輕的女子或學生。
  • 陌頭:田間的小路。

繙譯

這是春江邊舊時的舞樓, 在海棠花下,小梁州風光依舊。 柳樹因有絮而絲絲垂掛, 蓮花若無心,其苦才會停止。 放蕩的年輕人在燈下玩射覆遊戯, 美人們越過座位,蓡與藏鉤。 春風爲何要催促桃李花開, 讓多少西郊南陌的女子們,青春易逝。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春日江邊的景象,通過“海棠花”、“柳絮”、“蓮花”等自然元素,展現了春天的生機與美麗。詩中“浪子”與“美人”的遊戯場景,增添了生活的趣味與青春的活力。結尾的“東風催桃李”則隱含了對青春易逝的哀愁,表達了對美好時光流逝的無奈與感慨。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湖廣公安(今屬湖北省公安縣)人。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歷任吳縣知縣、禮部主事、吏部驗封司主事、稽勳郎中、國子博士等職,世人認爲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學反對復古運動主將,他既反對前後七子摹擬秦漢古文,亦反對唐順之、歸有光摹擬唐宋古文,認爲文章與時代有密切關係。袁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由於三袁是荊州公安縣人,其文學流派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合稱“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