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一百五日:指寒食節,通常在清明節前一天,是中國傳統節日,有禁火冷食的習俗。
- 三十二相:佛教術語,指佛陀的三十二種顯著特徵。
- 如來:佛教中對佛陀的一種尊稱,意爲如實而來,達到真理的人。
- 珠池寶地:比喻珍貴的地方或事物。
- 漢隴秦封:指歷史上的漢朝、隴西、秦地,這裏泛指古代的疆域。
- 輿杯:指舉杯飲酒。
- 石火雷光:比喻極短暫的時間。
- 白楊:一種樹木,常用來象徵哀愁或墓地。
翻譯
東風吹拂,處處可見亭臺樓閣,古寺雖無僧侶,花兒依舊盛開。 寒食節這天,恰逢一百五日,我在寺中禮拜如來,心中默數三十二相。 珍貴的寶地和珠池,如今都已成空,歷史上的漢隴秦封,也只能舉杯遙想。 人生短暫,如同石火雷光,爲何白楊樹下,總是引起無盡的哀愁?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寒食節時在古寺中的所見所感,通過對古寺、寒食節、如來三十二相等元素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逝和人生無常的感慨。詩中「珠池寶地都成劫」一句,既反映了詩人對世事變遷的無奈,也隱含了對過往輝煌的懷念。結尾的「白楊何事起愁哀」則深化了全詩的哀愁氛圍,使讀者對人生的短暫和無常產生深刻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