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日立夏
春力不夏勝,夏力不春淩。
薦夏於天后,與春遂同升。
餘此一日位,授受何繩繩。
得序悠然退,自奉反無憑。
所立將爲嗣,責卸非其稱。
相彼朱明質,宣嚴日以承。
遂使氤氳澤,轉見解阜能。
成茲作訛職,而得東南朋。
長物者夏功,於春本無矜。
得人者春德,於夏亦無增。
平開任讓局,不第水火乘。
時情懷知己,真如有待興。
邁往雖衝赫,炎光不遽蒸。
竭代終何見,乍從永晝徵。
長羸效厥司,南薰日騰騰。
始信轉候力,俄遣驚時膺。
錯行視茲節,感變獲其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淩 (líng):超越,凌駕。
- 繩繩 (shéng shéng):連綿不斷,這裏指連續的傳承。
- 得序:得到應有的順序或位置。
- 嗣 (sì):繼承人。
- 責卸:責任和卸任。
- 朱明:指夏季。
- 宣嚴:宣揚和嚴格。
- 氤氳 (yīn yūn):形容煙或雲氣濃郁。
- 解阜:解除困難,使事物順利發展。
- 作訛:進行錯誤的行爲。
- 東南朋:指東南方向的朋友或夥伴。
- 無矜:不自誇。
- 無增:沒有增加。
- 平開:平等地開放。
- 不第:不僅。
- 水火乘:比喻極端對立的事物。
- 有待興:有所期待,等待興起。
- 衝赫:衝動而顯赫。
- 炎光:炎熱的陽光。
- 竭代:盡職盡責的一代。
- 永晝:漫長的白晝。
- 長羸 (cháng léi):長期瘦弱。
- 南薰:南方的溫暖氣息。
- 騰騰:形容熱氣升騰。
- 錯行:錯誤的行動。
- 感變:感受變化。
- 恆:恆常不變。
翻譯
春天的力量無法超越夏天,夏天的力量也無法凌駕春天。將夏天獻給天后,與春天一同升起。夏天多出的一天,傳承是如何連續不斷的呢?得到應有的位置後,自然退去,反而沒有依靠。所立的繼承人,責任和卸任並不相稱。看那夏天的本質,宣揚和嚴格地繼承着。使得濃郁的氣息,轉化爲解決困難的能力。進行錯誤的行爲,卻得到了東南方向的夥伴。夏天的功績,對春天本不自誇。得到人們的春天,對夏天也沒有增加。平等地開放,不僅是對立的事物。時刻懷念知己,真是有待興起。雖然衝動而顯赫,炎熱的陽光也不會立即升起。盡職盡責的一代,最終有何見解,突然從漫長的白晝中顯現。長期瘦弱,效仿其職責,南方的溫暖氣息日日升騰。始信轉候的力量,瞬間驚動時序。錯誤的行動看待這個節日,感受變化獲得恆常不變。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春夏交替的描繪,表達了自然界中季節更迭的哲理。詩中,「春力不夏勝,夏力不春淩」一句,即表明了每個季節都有其獨特的力量和作用,無法相互取代。後文通過對夏天和春天的不同特性和功能的描述,強調了自然界中萬物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和諧關係。詩的最後,通過對「錯行視茲節,感變獲其恆」的反思,表達了即使在變化中也能找到恆常不變的真理,體現了詩人對自然規律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郭之奇的其他作品
- 《 將至崇德風雷交作大雨如注 》 —— [ 明 ] 郭之奇
- 《 季冬立春五絕 其一 故園 》 —— [ 明 ] 郭之奇
- 《 秋日贈諸葛基畫民部使出 》 —— [ 明 ] 郭之奇
- 《 初十日絲雨有加 》 —— [ 明 ] 郭之奇
- 《 季冬立春五絕 其三 梅花 》 —— [ 明 ] 郭之奇
- 《 傷懷五絕 》 —— [ 明 ] 郭之奇
- 《 行香子 其四 春病自遣四首,已巳作 》 —— [ 明 ] 郭之奇
- 《 食 》 —— [ 明 ] 郭之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