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前三日繇樂民之高涼

出門投袂更何之,後樂先憂此一時。 天涯頻歲驚心骨,海角三秋接夢思。 西風昨夜掃胡穴,萬里秋光淨水湄。 捷書夜報同清晝,滿目高雷出漢旗。 聞雞擊楫當年子,祖鞭無數並驅馳。 彈冠結綬何累若,嶺外孤臣嘿嘆諮。 沾巾嗚咽翻倒極,憂喜同心日共持。 朝辭雲木環千徑,暮倚涼煙抱一枝。 蘭皋有意浮幽壑,草色無端動野吹。 吾令羲和時弭節,上求下索敢雲疲。 榛苓杳靄知何處,伊人宛在微堪覷。 豈俟葭蒼問一方,始從露白淘千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投袂(tóu mèi):揮動袖子,表示決心或激動。
  • 後樂先憂:先考慮可能的憂慮,再享受快樂。
  • 海角:指極遠的海邊。
  • 胡穴:指敵人的巢穴。
  • 高雷:高聲雷鳴,比喻捷報頻傳。
  • 漢旗:指漢朝的旗幟,這裏象徵勝利。
  • 聞雞擊楫:聽到雞鳴就擊打船槳,形容早起勤奮。
  • 祖鞭無數:祖先的鞭策,比喻前人的激勵。
  • 彈冠結綬:整理冠帶,準備上朝,表示準備投身公務。
  • 嘿嘆諮:默默嘆息。
  • 沾巾嗚咽:淚水沾溼巾帕,形容極度悲傷。
  • 朝辭雲木:早晨離開時,雲霧繚繞的樹木。
  • 暮倚涼煙:傍晚依靠在涼爽的煙霧中。
  • 蘭皋:長有蘭草的水邊地。
  • 草色無端:草的顏色無緣無故。
  • 羲和:古代神話中駕馭日車的神。
  • 弭節:停下節杖,表示停止前進。
  • 榛苓:榛子和茯苓,泛指山林中的果實。
  • 伊人:那個人,指思念的對象。
  • 葭蒼:蘆葦的蒼色,指秋天。
  • 露白:露水呈現白色,也是秋天的景象。

翻譯

出門揮袖,我將前往何方,在這先憂後樂的時刻。 多年來,天涯的歲月讓我心驚膽戰,海角的三秋讓我夢繞魂牽。 昨夜西風橫掃敵人的巢穴,萬里秋光清澈如水。 捷報在夜晚如同白晝般傳來,滿眼都是高聲雷鳴般的勝利消息,漢旗飄揚。 聽到雞鳴就擊打船槳,想起當年的人,祖先的鞭策激勵着我們並肩馳騁。 整理冠帶,準備投身公務,卻感到如此沉重,嶺外的孤臣默默嘆息。 淚水沾溼巾帕,情緒翻涌至極,憂喜交加,我們共同持守着日子。 早晨離開時,雲霧繚繞的樹木環繞着千條小徑,傍晚依靠在涼爽的煙霧中,抱持着一枝。 蘭草叢生的水邊地,有意浮現在幽深的溝壑,草的顏色無緣無故地觸動了野外的風。 我讓羲和時常停下節杖,上下求索,豈敢言疲。 榛子和茯苓在幽暗中隱約可見,那個人彷彿就在微光中可窺。 何須等到蘆葦呈現蒼色,才從露水呈現白色中淘洗千般憂慮。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立秋前三日的旅途中的所思所感。詩中,「後樂先憂」體現了詩人深沉的憂國憂民之情,而「西風昨夜掃胡穴」等句則展現了詩人對國家戰事的關切和對勝利的期盼。詩人的情感複雜多變,既有對往事的回憶,也有對現實的感慨,更有對未來的憧憬和追求。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國家和個人命運的深刻思考。

郭之奇

明廣東揭陽人,字仲常。崇禎元年進士。累遷至詹事府詹事。後隱居南交山中,結茅屋數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