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辨九首陷昌震陵

誤國刑章首不忠,陵疆何地可欺矇。 先時已失權威愛,後事猶然飾罪功。 政典千年難日異,天顏咫尺敢雷同。 即今中外全軀得,退食清朝亦省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誤國刑章:指因錯誤政策或行爲導致國家受損的法律條文。
  • 首不忠:首先表現出不忠誠的行爲。
  • 陵疆:指邊疆地區。
  • 欺矇:欺騙矇蔽。
  • 權威愛:指上級的信任和愛護。
  • 飾罪功:掩飾罪行,誇大功績。
  • 政典:政治法規。
  • 天顏:皇帝的面容,代指皇帝。
  • 咫尺:形容距離很近。
  • 雷同:相同,沒有差異。
  • 全軀得:保全自身。
  • 退食:退朝後進食,指退朝後的生活。
  • 省躬:反省自身。

翻譯

因錯誤的國家政策而受到法律制裁,首先是因爲不忠誠。在邊疆之地,又怎能欺騙矇蔽?先前已經失去了上級的信任和愛護,後來還試圖掩飾罪行,誇大功績。政治法規千年不變,面對近在咫尺的皇帝,怎敢有絲毫相同?如今無論中外都能保全自身,退朝後的生活也能反省自身。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誤國刑章」和「首不忠」的描述,揭示了作者對當時政治腐敗和官員不忠的批判。詩中「陵疆何地可欺矇」一句,表達了作者對邊疆治理的擔憂。後文提到「政典千年難日異」,強調了政治法規的穩定性和重要性,而「天顏咫尺敢雷同」則反映了作者對皇帝的敬畏和對政治清明的期望。最後兩句「即今中外全軀得,退食清朝亦省躬」,表明了作者在保全自身的同時,也不忘反省和自我提升。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體現了作者對國家和個人命運的深刻思考。

郭之奇

明廣東揭陽人,字仲常。崇禎元年進士。累遷至詹事府詹事。後隱居南交山中,結茅屋數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