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東坡聚星堂韻

凍烏無語僵寒葉,曉起漫階五尺雪。 穿簾撲慢綴斜風,楯碧紗紅景幽絕。 壚膏乍澀紫絨生,研冷煤枯霜金折。 千梢擺壓鳳翅垂,萬瓦齊鋪烏鱗滅。 近牆老鵠不知人,卻立氋氃如被掣。 月團三百沸溫瓶,盈碗漚花瀉文纈。 高禪滿坐?毹牀,佳言衝口栴檀屑。 楊岐偈子再三題,龐老機鋒時一瞥。 東坡先生寫雪真,不用煩言與喻說。 杜老梅花詩亦然,廣平空有心如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凍烏:凍僵的烏鴉。
  • 楯碧紗紅:指窗格上碧綠的紗和紅色的窗花。
  • 罏膏:指爐中的膏油。
  • 研冷煤枯:研磨的墨水因寒冷而凝固。
  • 梢擺壓鳳翅垂:樹梢因雪重而下垂,形似鳳翅。
  • 烏鱗滅:指屋頂上的瓦片被雪覆蓋,看不見其紋理。
  • 氋氃:形容鳥類羽毛蓬松的樣子。
  • 月團:指茶餅。
  • 漚花:泡茶時茶葉展開的樣子。
  • 文纈:指茶水中的紋理。
  • ?毹牀:一種毛織的坐墊。
  • 栴檀屑:指檀香木的碎屑,比喻言語的香氣。
  • 楊岐偈子:指楊岐派的偈語。
  • 龐老機鋒:指龐蘊的機鋒,即言辤犀利。
  • 杜老梅花詩:指杜甫的梅花詩。
  • 廣平:指廣平王李俶,唐代宗室,以剛直著稱。

繙譯

凍僵的烏鴉無聲地僵臥在寒冷的樹葉上,早晨起來,衹見台堦上的雪已經積了五尺深。穿透簾幕的斜風將雪粒吹進屋內,窗格上的碧綠紗和紅色窗花在幽靜的景色中顯得格外美麗。爐中的膏油因寒冷而變得粘稠,研磨的墨水也因寒冷而凝固。樹梢因雪重而下垂,形似鳳翅,屋頂上的瓦片被雪覆蓋,看不見其紋理。靠近牆邊的老鵠不知道有人來,羽毛蓬松地站著,好像被人拉扯過一樣。將茶餅煮沸,茶水中的紋理如同文纈般美麗。高僧們坐在毛織的坐墊上,他們的言語如同檀香木的碎屑一樣香氣四溢。楊岐派的偈語被反複題寫,龐蘊的機鋒時不時地閃現。東坡先生描繪雪景真是妙不可言,不需要繁瑣的言辤來比喻。杜甫的梅花詩也是如此,廣平王雖然心如鉄石,但他的詩作卻空有其名。

賞析

這首作品以鼕日雪景爲背景,通過細膩的描繪展現了雪後清晨的靜謐與美麗。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比喻,如“凍烏無語僵寒葉”、“萬瓦齊鋪烏鱗滅”等,形象地描繪了雪後的景象。同時,詩中還融入了對高僧言談的贊美,以及對東坡、杜甫詩作的評價,展現了詩人對藝術和哲理的深刻理解。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和人文的熱愛與贊美。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湖廣公安(今屬湖北省公安縣)人。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歷任吳縣知縣、禮部主事、吏部驗封司主事、稽勳郎中、國子博士等職,世人認爲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學反對復古運動主將,他既反對前後七子摹擬秦漢古文,亦反對唐順之、歸有光摹擬唐宋古文,認爲文章與時代有密切關係。袁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由於三袁是荊州公安縣人,其文學流派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合稱“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