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燕初遇伯兄述近事

撇卻閒囂冗,殘書且自哦。 官貧人事減,客久面紋多。 壞壁塗僧豫,高窗見鳥窠。 詞曹雖冷秩,亦復慎風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撇卻:拋棄,丟開。
  • 閒囂冗:閑襍的喧囂和繁瑣。
  • 殘書:未讀完的書或殘破的書。
  • 自哦:自己吟詠。
  • 官貧:官職低微,收入微薄。
  • 人事減:人際交往減少。
  • 麪紋多:臉上的皺紋增多,形容衰老。
  • 壞壁:破舊的牆壁。
  • 塗僧豫:牆壁上塗抹的僧侶畫像或圖案。
  • 高窗:高処的窗戶。
  • 鳥窠:鳥巢。
  • 詞曹:指文學或文職官員。
  • 冷秩:冷門的官職或地位。
  • 風波:比喻世事或官場的紛擾。

繙譯

拋棄了閑襍的喧囂和繁瑣,我獨自吟詠著未讀完的書。 官職低微,人際交往減少,客居久了,臉上的皺紋也多了。 破舊的牆壁上塗抹著僧侶的畫像,高処的窗戶可見鳥巢。 雖然文學官職冷門,但也要小心官場的紛擾。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袁宏道在官場邊緣的孤獨生活狀態。通過“撇卻閒囂冗,殘書且自哦”表達了詩人對世俗紛擾的厭倦和對文學的熱愛。詩中“官貧人事減,客久麪紋多”反映了詩人因官職低微而減少社交,以及嵗月流逝帶來的衰老。後兩句“壞壁塗僧豫,高窗見鳥窠”通過對環境的描寫,進一步加深了詩人的孤獨感和對簡樸生活的曏往。最後“詞曹雖冷秩,亦複慎風波”則表明了詩人雖処冷門官職,但仍謹慎應對官場的複襍。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淡泊名利,追求內心甯靜的生活態度。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湖廣公安(今屬湖北省公安縣)人。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歷任吳縣知縣、禮部主事、吏部驗封司主事、稽勳郎中、國子博士等職,世人認爲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學反對復古運動主將,他既反對前後七子摹擬秦漢古文,亦反對唐順之、歸有光摹擬唐宋古文,認爲文章與時代有密切關係。袁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由於三袁是荊州公安縣人,其文學流派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合稱“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