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日自衡還潭道中次雨泉使君韻

七日春來半風雨,況逢飛雪轉多陰。 瑤華堪折美人遠,仙蓋欲臨湘水深。 十載風塵愁作客,百年交誼幸同心。 索梅本謂能供笑,對爾寒花更不禁。
拼音

所属合集

#人日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人日:農曆正月初七,古代有在這一天慶祝的習俗。
  • :指衡陽,今湖南省衡陽市。
  • :指長沙,今湖南省長沙市。
  • 雨泉使君:可能是指當時的一位官員,具體身份不詳。
  • 瑤華:指美麗的花朵,這裏特指梅花。
  • 仙蓋:仙人的車蓋,比喻高貴的儀仗。
  • 湘水:指湘江,流經湖南省。
  • 十載風塵:指長時間在外奔波勞碌。
  • 交誼:友誼。
  • 索梅:尋找梅花。
  • 寒花:指梅花,因其開在寒冷的冬季。

翻譯

正月初七春天已至,卻半是風雨,更有飛雪使得天色更加陰沉。美麗的梅花雖可折來,但遠方的佳人卻難以觸及,高貴的儀仗欲臨湘江,卻深感其水之深。十年間在外奔波,深感旅途的艱辛,幸好有百年的深厚友誼與我同心。尋找梅花本是爲了增添歡笑,但面對這寒冷中的花朵,更是難以抑制情感。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從衡陽返回長沙途中的所見所感。詩中,「七日春來半風雨」一句,既點明瞭時間,又描繪了春日的氣候,風雨交加,飛雪連綿,增添了幾分寒意和憂鬱。詩中「瑤華堪折美人遠」與「仙蓋欲臨湘水深」兩句,通過對梅花的讚美和對湘水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遠方美人的思念和對高遠理想的嚮往。後兩句則抒發了詩人對長久旅途的疲憊和對深厚友誼的珍視。整首詩情感深沉,意境悠遠,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抒發了詩人的內心情感。

陳一鬆

陳一鬆,字宗巖。海陽人。明世宗嘉靖二十六年(一五四七)進士,選庶吉士。除兵部主事,遷湖廣僉事,歷官至工部侍郎。有《玉簡山堂集》。清光緒《海陽縣誌》卷三七有傳。 ► 4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