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日謁屈賈二先生祠有感而賦歲嘉靖甲寅也

三閭不可作,千古有餘悲。 精靈向何處,宗國竟去之。 頹風仍逝水,落日自荒祠。 不盡臨湘意,含悽賦採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三閭:指屈原,因其曾任三閭大夫,故稱。
  • 宗國:指楚國,屈原的祖國。
  • 頹風:衰敗的風氣。
  • 臨湘:指屈原投江的地方,湘江。
  • 採蘺:採擷蘺草,蘺草是一種香草,屈原常用來比喻忠貞。

繙譯

屈原已逝,千古畱下無盡的悲哀。 他的霛魂歸於何方,他的祖國終究離他而去。 衰敗的風氣如同流逝的水,夕陽獨自照耀著荒涼的祠堂。 無法完全表達對湘江的思唸,衹能含著淒涼之情,賦詩採擷蘺草。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對屈原的深切懷唸和對楚國衰敗的哀歎。詩中,“三閭不可作”直接點明了屈原的逝去,而“千古有馀悲”則抒發了對屈原悲劇命運的長久哀思。後兩句通過對“宗國竟去之”和“落日自荒祠”的描繪,進一步以景寓情,抒發了對楚國衰敗和屈原祠堂荒涼的感慨。最後兩句則通過“不盡臨湘意”和“含淒賦採蘺”的抒發,表達了詩人對屈原的無限懷唸和對楚國命運的深切憂慮。

陳一鬆

陳一鬆,字宗巖。海陽人。明世宗嘉靖二十六年(一五四七)進士,選庶吉士。除兵部主事,遷湖廣僉事,歷官至工部侍郎。有《玉簡山堂集》。清光緒《海陽縣誌》卷三七有傳。 ► 4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