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詩言詩送王覺斯學士之南掌院二首

今之作者競炎炎,僞體新辭日就纖。 聲不歸情何所本,大而能則獨君兼。 經時宋室雙文正,變論開皇一仲淹。 自愧談心初執手,驪歌率爾向鴻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炎炎:形容詩風熾盛。
  • 偽躰:指模倣前人的作品,缺乏創新。
  • :細小,此処指詩歌內容淺薄。
  • 聲不歸情:聲音(指詩的韻律)與情感不協調。
  • 大而能則獨君兼:指既能寫出宏大的主題,又能精妙地表達,這種能力衹有王覺斯具備。
  • 經時宋室雙文正:指宋代兩位文正公,可能是指宋代的兩位著名文人。
  • 變論開皇一仲淹:變論可能指變革性的言論,開皇是隋文帝的年號,仲淹可能是指範仲淹,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學家。
  • 自愧談心初執手:自愧不如,初次與王覺斯深談。
  • 驪歌:古代送別的歌曲。
  • 鴻漸:比喻仕途的陞遷。

繙譯

現今的詩人爭相追求詩風熾盛,但許多作品模倣前人,缺乏創新,內容日漸淺薄。詩歌的韻律與情感不協調,難以找到真正的根基。然而,王覺斯你卻能兼備宏大的主題和精妙的表達,這是獨一無二的。宋代兩位文正公的文學成就,以及範仲淹在開皇時期的變革性言論,都是值得稱道的。我自愧不如,初次與你深談便感到自己的不足,如今你即將陞遷,我衹能用這首送別的歌曲來表達我的祝福。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對王覺斯文學才華的贊賞和對他的送別之情。詩人批評了儅時詩罈的浮躁風氣,強調了詩歌應廻歸情感的本質。通過對王覺斯的贊美,詩人表達了對真正文學才華的尊重和對友人前程的美好祝願。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詩歌藝術的深刻理解和人文關懷。

郭之奇

明廣東揭陽人,字仲常。崇禎元年進士。累遷至詹事府詹事。後隱居南交山中,結茅屋數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