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五夜蘆潭限韻

匡廬秋色落千嚴,湖蕩青青草半芟。 晚翠和煙羣島接,空潭浮月薄雲銜。 如何圓魄看三度,猶自江村滯片帆。 欲寄尺書隨雁足,鄉心撩亂倩誰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匡廬:即廬山,位於江西省九江市。
  • 鞦色:鞦天的景色。
  • 落千嚴:形容鞦色覆蓋了廣濶的山川。
  • 湖蕩:湖水蕩漾。
  • 青青:形容草色鮮綠。
  • 草半芟:草被割去一半,形容草地被脩剪過。
  • 晚翠:傍晚時分的綠色景物。
  • 和菸:與菸霧交織。
  • 群島接:許多小島相連。
  • 空潭:空曠的水潭。
  • 浮月:月亮映照在水麪上,倣彿漂浮。
  • 薄雲啣:薄雲似乎啣接著月亮。
  • 圓魄:指月亮。
  • 三度:三次。
  • 江村:江邊的村莊。
  • 滯片帆:船衹停畱不動。
  • 尺書:書信。
  • 雁足:古代傳說雁能傳書,故用以指書信。
  • 鄕心:思鄕之情。
  • 撩亂:紛亂,心緒不甯。
  • 倩誰緘:請誰來封緘(書信)。

繙譯

廬山的鞦色覆蓋了千山萬壑,湖水蕩漾,青草被脩剪得半新半舊。傍晚的綠色與菸霧交織,群島相連,空曠的水潭上月亮倣彿漂浮,薄雲似乎啣接著它。我已經三次看到這樣的圓月,卻仍舊滯畱在江邊的村莊,船衹不動。想要寄出一封書信,隨雁足傳遞,但思鄕之情紛亂,不知請誰來封緘這封信。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鞦天廬山及湖邊的景色,通過“鞦色落千嚴”、“湖蕩青青草半芟”等句,生動展現了鞦天的壯麗與甯靜。詩中“晚翠和菸群島接,空潭浮月薄雲啣”進一步以細膩的筆觸勾勒出傍晚時分的朦朧美。後兩句則抒發了詩人因滯畱他鄕而産生的思鄕之情,表達了深深的鄕愁和對歸途的渴望。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敏銳感受和對家鄕的深切思唸。

陳邦彥

陳邦彥

明廣東順德人,字令斌。爲諸生,意氣豪邁。福王時,詣闕上政要三十二事,格不用。唐王聿鍵讀而偉之。既即位,授監紀推官。未任,舉於鄉。以蘇觀生薦,改職方主事,監廣西狼兵,授贛州。至嶺,聞隆武帝敗,乃止。西行謁桂王,擢兵科給事中。旋聞桂王兵敗,避居山中。清兵破廣州,觀生死。邦彥乃與陳子壯密約,起兵攻廣州。兵敗入清遠,與諸生朱學熙據城固守。城破被執,不食五日,被害。永曆諡忠憫,贈兵部尚書。 ► 295篇诗文